文 | 十三姐夫
大家好,我是十三姐夫。
眾所周知,搞理工的人比較理性,有邏輯。比如我,別看我平時不大出來,但我會在每次風評較好的階段抓準時機刷存在。就像最近,大家看我哪都好,我說錯什么都不會挨罵。
也不嫌棄我老上廁所了,連我的電烙鐵都被夸。
昨天孩子他媽又告訴我兩個喜訊:
第一個喜訊:有人讓我兒子去交大,說研究生導師都給他安排好了。
這里有截圖為證。
第二個喜訊:我兒子真被交大錄取了。
但是,同時,也有一個壞消息:
那個要給安排研究生導師的人,跑了。
話說,交大錄取這件事,我一開始都不知道。
那時我在寫一個破報告,下班之前要搞定,壓力很大。突然,一個五千多年沒聯系的老同學來恭喜我,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他老婆告訴他的。他老婆怎么知道的?他老婆的同事告訴她的。她老婆同事怎么知道的呢?在她兒子的家長群里知道的。
厲害了我的人脈資源。
后來我報告也不寫了,拔腿要走,領導眼神都不對勁了,好像在說原來你是學霸的爹啊,失敬失敬,快走快走,以后想幾點來幾點來,想幾點走幾點走。
母憑子貴不稀罕,稀罕的是父憑子也能從朋友圈里起死回生,成為焦點。
據我所知,截至目前,大家對我的看法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以前都說兒子的基因遺傳自媽媽,我持懷疑態度,但沒用,大家一邊倒地支持這一觀點,直到昨天,總算有點撥開云霧見日出。
你看吧,還是有懂的人。
我兒子喜歡理工科,難道和我從小帶他焊錫球沒有任何關聯嗎,難道和我帶他把高壓鍋拆了再裝回去沒有任何關聯嗎,難道和我帶他成功復刻銀鏡反應以及檢測镅的放射性沒有任何關聯嗎。
干了這么多危險又沒用的事,挨了這么多罵,現在卻只字不提,這不行。
我換一種說法——機械,電子,實驗,工程,有關這些東西的天賦和興趣,哪一樣跟孩子他媽擅長的東西(語文,英語,哲學,心理)有任何關聯?
那么你看,孩子上岸要么是我的功勞,要么,沒有要么了。
在潛移默化熏陶孩子這件事上,我堅持深藏功與名,平時韜光養晦,但現在是匯報成果之時,總不能都讓部門經理一個人全搶了功,業務員一點獎金沒有吧。
按說兒子現在錄的這個專業吧,比我當年還是差了一截,我當年可是double E,放到現在就是熱門得不能再熱門的。
這說明什么,我的理工基因被稀釋了,導致兒子在理工方面產生了均值回歸效應。我都還沒抱怨什么呢,因為我懂一個道理——
婚姻,就是相互消磨彼此的棱角,同時相互稀釋彼此的基因。
最近還有件大事,看似和我的優質基因沒有過多關聯,但實際上也是對我的一個巨大考驗。就是這道真正的選擇題來了——交還是密。
有一些朋友跟追劇一樣,追完一集催一集,現在播到第6集了,有人恨不得自己來演。
案牘上筆墨翻花,書桌旁人影鬼魅,消失的記憶,古老的套路,引發種種猜測。高考后的迷思,竟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藩籬裹住思緒,還是筆鋒劃斷絲繭?究竟是人性的考驗,還是道德的捶打!期待下期《走進科學之去女婿到底哪上學》……
大家代入感很強,有人甚至已經開啟了豪賭模式。
真是沒有想到啊,我有一天吃瓜吃到自家頭上。
我甚至開始擔心,那些輸了的到時候會不會來罵我啊,我的風評又要下去了。
欣慰的是現在看來我們家三個人都有了自己功能。一個能給大家提供情緒價值,一個只給大家提供情緒,還有一個可以給大家提供價值。
雖然能讓輸了的人輸,但好在也能讓贏了的人贏不是嗎。
能用錢解決的事真不叫事,最怕下面這種談感情的。
你們動用了親情、友情,來對我們的選擇展開一場博弈,輸了的輸得莫名其妙,贏了的贏得更莫名其妙。
所以,相對來說,我還是更喜歡下面這種不帶感情色彩的數據機器。
可能這樣的選擇題各位這輩子遇到不了幾次,我這輩子也是第一次遇到,近十年我做過的最大的選擇題就是先給柚子鏟屎還是先給兒子切水果。
要不怎么說,人生沒有選擇的時候反而最快樂呢。
我們家孩子她媽為什么就整天非常樂觀,因為她很少做選擇,事業和家庭怎么選啊?學習和玩怎么選啊?這些她從來不做選擇,她都要。
所以理性這一面,還是我的基因占主導,這個家真正做到理性的只有我和柚子。
現在要做一個理性的分析,作出理性選擇了,大家應該知道現在是誰唱主旋律了吧,知道你們押的注,命運掌握在誰手里了吧。
正好今天周四,V我5毛,我透點風給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