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彩虹糖溶于水中,為什么會形成炫彩瀑布?”“海底100層的房子到底長什么樣?”
7月9日,在臨潼區驪山街道東大街社區“青苗成長俱樂部”的暑期公益課堂上,一場融合繪本故事啟發與趣味實驗實踐的科學之旅,點燃了孩子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課堂上,社區志愿者以孩子們喜愛的繪本故事巧妙切入,迅速點燃了大家好奇的火花。繪本故事“反復無常的天氣”引發了孩子們對風云變幻的思考:風從哪里來?天氣為什么會變?繪本故事“宇航員”則打開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門,激發大家對失重、真空等物理現象的探索欲望。
志愿者們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類比,將繪本故事中的奇妙場景與現實中的科學現象聯系起來,把抽象的知識“翻譯”成孩子們聽得懂的答案,為接下來的動手實踐埋下了探索的種子。
帶著繪本故事引發的疑問,孩子們也迫不及待地進入動手實踐的環節。
“風是流動的空氣,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空氣會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我們要知道風往哪里吹,就需要一個‘風的指示器’——風向標。”在“風向標”的實驗小課堂上,志愿者楊芳芳示范了如何利用吸管、硬紙板、大頭針等簡易材料制作風向標。
裁剪、粘貼、組裝……孩子們熱情高漲,一邊嚴格按照步驟操作,一邊發揮創意,有的為風向標畫上彩繪,有的嘗試用不同材料優化箭羽形狀。動手的過程,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精細動作,更體現了他們的空間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不一會兒,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風向標便誕生了!孩子們興奮地帶著作品到窗邊或戶外,觀察箭頭的指向,記錄風向變化。這一刻,繪本中“反復無常的天氣”變得可觀測、可理解,抽象的“風”被具象地“捕捉”在小小的指針上。
“這場融合了繪本想象力與實驗實踐力的科普課堂,不僅傳遞了知識,更是社區用心為孩子們種下的一顆顆科學探索的種子。”驪山街道東大街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持續搭建寓教于樂的平臺,點亮童心,啟迪智慧,與轄區家庭共同守護“青苗”茁壯成長。(記 者:羅文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