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針對有關“一些國家想買殲-10”的問題明確表示,“我們在軍品出口方面一貫堅持慎重、負責的態度,愿與友好國家分享中國裝備發展成果,為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聽到這個消息后,不少人都聯想到最近熱傳的“伊朗將采購40架殲-10C戰斗機”的消息,認為中國先進戰斗機又將拓展新的出口方向。例如美國《新聞周刊》9日就由此猜測中國可能將向伊朗提供殲-10C。
但筆者認為,現在就歡呼“殲-10C戰斗機將出口伊朗”,還為時過早——畢竟中國官方還沒有明確給出答案。甚至從伊朗角度看,在當前國防工業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采購殲-10C上,恐怕是完全走錯了方向。
外界早就有伊朗涂裝殲-10C的合成照片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看看伊朗當前面臨的情況——在短短12天的以伊沖突中,伊朗過去十多年試圖打造的“彈道導彈威懾戰略”徹底破產,以色列空軍借助長途奔襲摧毀了伊朗眾多的軍事設施和核設施,尤其是伊朗防空系統與空中力量遭到重創,以色列戰斗機甚至能夠長時間在伊朗領空盤旋,獵殺伊朗的導彈發射車與機動式防空導彈。
盡管現在伊朗與以色列暫時達成停火協議,但外界普遍認為這種停火非常脆弱,以色列強硬派已經多次宣稱“必要時可用再次對伊朗實施空襲”。面對伊朗中程彈道導彈損耗過半、以色列又加緊從美國補充反導攔截彈的情況,如果再次爆發沖突,伊朗恐怕難以再次利用中程彈道導彈反擊的方式迫使以色列停火,反而是伊朗如何守住自家天空才是最緊迫的任務。
從實際威脅看,以色列空軍對于伊朗威脅最大的當屬F-35I隱形戰斗機,這種以色列定制版戰斗機在以伊沖突中將其隱形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采用臨空投擲制導炸彈的方式摧毀伊朗首都德黑蘭的目標。
伊朗的F-14戰斗機早已經不堪使用
必須承認的是,巴基斯坦殲-10C創造的對印度“陣風”戰斗機的輝煌戰績,首先是依托于巴基斯坦多年來打造的完整作戰體系,除了戰斗機外,還包括空中電子干擾/偵察機、預警機、地面雷達以及高效的通用數據鏈。但急需重建空中守衛能力的伊朗,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引進和吸收這一整套作戰體系——何況伊朗也難以一下子就拿出足夠的資金。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伊朗只關注到巴基斯坦的殲-10C取得了輝煌戰績,而忽視了體系作戰,選擇優先引進殲-10C重建空中力量,恐怕就是大錯特錯了。以色列就連阿聯酋、沙特等相對溫和的中東國家引進縮水版F-35都難以容忍,顯然更不會允許伊朗重新建立一支足夠強大的空中力量,很可能會在伊朗剛開始接收先進戰斗機的時候就發動“預防性攻擊”。
可以想象,伊朗單打獨斗的殲-10C,升空面對的將是得到以色列和美國空中預警機支持的F-35I,在戰機性能、飛行員素質和戰場電磁控制權都全面處于下風的情況下,很可能將是“一邊倒”的屠殺。這樣的結果不僅對于伊朗是場悲劇,同時也將重創中國先進戰斗機的聲譽。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伊朗真的對此前的經驗教訓進行了認真反思,就不會匆忙決定將有限的國防資源用于引進殲-10C戰斗機,相關傳聞更可能是伊朗民間在以伊沖突失利后的想象而已。
至于伊朗該怎么應對以色列的F-35隱形戰斗機,筆者倒有個不太成熟的設想——想要對付隱形戰斗機,首先需要“看得見”。實戰證明伊朗的電子工業技術能力有限,自行研制的所謂“具備反隱形能力的相控陣雷達”根本沒有發揮作用。因此伊朗需要首先引進真正的反隱形雷達,在重要設施附近建立對隱形戰斗機的有效探測能力,同時在反隱形雷達的探測范圍內,引進可靠的防空攔截系統,從而支撐起能在局部范圍內阻攔隱形戰機及其攻擊彈藥的防空保護網。在伊朗重要設施以及空軍基地等目標得到基本保障之后,才談得上進一步引進先進戰斗機、具備反隱形能力的預警機等空中作戰體系——這肯定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中國已經有多種技術成熟的反隱形雷達
至于說這套防空保護網該怎么建——無論是各種體制的反隱形雷達、還是高效的遠中近程防空導彈,以及配套的高效指揮作戰體系,中國就有現成的全套裝備啊。所以伊朗大可不用急著買殲-10C,將有限的資金用來采購這些裝備不香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