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號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挺嚇人《2024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4 年全國幼兒園比去年少了 2 萬所,適齡入園的孩子憑空少了 500 多萬,能開園的根本沒幾個孩子。
一上海婦產科醫生也發朋友圈感嘆,以前科室平均每天要做七八臺剖腹產,可現在一連好幾天都沒人待產。
現在生孩子這事,竟然成了稀罕事!
這到底是為什么?其實,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孩子,是真不敢生!
上海統計局去年的調查里,近三成受訪者直戳要害:要不起。
這話聽著扎心,可掰開揉碎了算筆賬,誰都得沉默。
原來,這種冷清早賬單早就告訴了。咱就說懷孕初期吧,剛懷孕在社區醫院建檔,然后首次產檢就要花 1800 塊,其中無創 DNA 檢測自費 2400。
掏吧,真舍不得,可是不掏吧,醫生說 "年輕媽媽都選這個"。你說掏不掏?
咬咬牙掏了這還沒完,等到孕晚期,在私立醫院約的胎心監護,一次收費就要300 塊,每周兩次,就光這一項就是一筆不小支出。
熬生產那天更沒底,公立醫院特需病房一天 1200,無痛分娩額外加 3000,要是順轉剖,總費用輕松破兩萬。
就這樣好不容易生下來以后,從孩子落地那天起,花錢就成了流水線。
一罐進口奶粉 380 塊,一個月要吃 4 罐,加上尿不濕、嬰兒車、恒溫壺,孩子滿月前要花 1萬或者2萬。
到孩子半歲的時候,你不得添輔食?高鐵米粉必須選有機的,果泥得是進口的!
沒辦法,一切為了孩子好。
這種心態到了上學的時候更嚴重,現在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光補習課本的知識,就連課外鍛煉腦子的奧數,以及培養藝術細胞的鋼琴課,家長統統都愿意給孩子報。
有位新手媽媽曾表示,懷孕的時候本想著孩子隨便養養得了,可真等到孩子長大,看著同齡小孩報這個班報內個班,自己看著也特別焦慮。
報吧,是真貴;不報吧,又不忍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能咬牙送孩子去。沒錢怎么辦?只能從大人身上刮!
勒緊大人的褲腰帶,媽媽少買化妝品,爸爸也把煙戒了。
這還不算玩,更糟的是學區房,為了進那所口碑好的小學,家長們更是不斷轉手房產,就希望能住到學校附近,方便孩子上下學。
消費壓力像座大山壓著,可年輕人更怕的是看不到頭的內卷。網上媽媽群里每天都在比,誰家孩子 4 歲能背乘法表,誰家報了編程啟蒙。
你要是說 "想讓孩子多玩玩",馬上就有人接話:"現在松一尺,將來差一丈。"
這種焦慮逼得人喘不過氣,有90 后夫妻算了筆賬,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保守估計要花 260 萬,相當于兩人不吃不喝干 12 年,最后在備孕計劃表上打了個叉。
他們見過鄰居為了給孩子搶重點中學的名額,托關系送禮花了 10 萬,結果還是沒進去,養孩子已經不是花錢的事,是花錢買罪受。
所以,在這種社會下,年輕人的想法也在逐漸改變。尤其是女性,對生育的看法早就變了。
你說職場上,看著那么拼搏的男同事,在想想老板說的升職加薪,這個時候你懷孕,那生育的代價可就太大了。
不僅項目變成別的,說不定等生育完回來,職位都得被換,想到這里,多少人備孕的心碎了。
你以為就僅僅職場壓力讓女性放棄生育嗎?女性更讓女性清醒的是育兒分工的真相。
許多女性生完孩子后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飯,送完孩子上學還得回家收拾家務。
晚上接了小孩子放學回家必須輔導功課,有時候孩子一寫作業寫到十點多,那怎么辦?陪著唄!
可能有人想說那老公呢,老公干什么呢?
大部分男性回家就往沙發上躺,說 "我掙錢養家夠累了"。
但現在的姑娘們可不吃這一套,她們拿著和男性差不多的工資,周末能去學藝術看話劇,憑什么生完孩子就要被困在奶粉尿布里?
某婚戀平臺的調查顯示,25-30 歲女性中,68% 把 "共同育兒" 列為結婚前提,比十年前漲了 42%。她們不是不想要孩子,是不想因為孩子丟了自己。
從產科冷清的現狀來看,我們社會不僅要提高生活水平和民生福祉,更要讓年輕人敢生,只有觀念轉變了,條件變好了,生育率才會越來越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