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貸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辦這個貸款,老了一個月還能領七百多,辦了這個貸款,老了一個月只能領一百多,這到底養了誰的老呢?
瘋狂的放貸生意,盯上老百姓還沒到手的養老金了……
正如有網友調侃:老人家,你哪里還有錢,我們幫你設計設計,把它花掉……
于是老人想了半天,終于想到了,他說:等我退休后,每個月還能領幾百的養老金……
聽到這里,放貸機構眼睛都直了,三下五除二,就設計出了一款養老金回收計劃,養老貸應運而出。
——題記
柴油們啊!活久見這三個字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遙遙領先式創新也果然是每天都在刷新認知。
這兩天,小柴上網沖浪的時候,刷到了一個新聞,就是銀行等放貸機構,最近正在火拼一個新的產品——養老貸!
看到這三個字,柴油們是什么感受!小柴那是大腦直接宕機了三秒鐘,貸款養老,它們到底是動用了幾維世界的天才腦子才想出來的?
這些年,各種網貸、信貸產品那是把人們生活的場景,一個個精細化,發揮出了所有的創新能力。
比如買東西有分期貸、點外賣有月付分期貸、找工作有培訓貸、入職貸;整容有整容貸、沒錢給孩子報培訓班有教育貸、就算你去開個貨車、送個外賣,也有租車貸,甚至沒錢結婚,還有彩禮貸。
就算窮的在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沒錢給孩子買蛋糕,它們也要鋪天蓋地的廣告洗腦、道德綁架老百姓,讓你用它們的網貸產品貸款給孩子買……
總之,在網貸這個東西出現后,但凡你能用到錢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但小柴是萬萬沒想到,也不會想到,它們對場景的深耕、對產品遙遙領先的創新能力,竟然能在養老這個賽道撕開一條口子,把放貸生意給塞進去。
這真的是「萬物皆可貸,一貸傳三代,人走貸還在、貸貸相傳」照進現實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創新的放貸產品,到底是個玩意。
事情大概是,最近有銀行,正在大力推廣名為養老貸的產品,這款產品的本質是為老百姓設計的一款低息、專門用于提升繳費檔次、補繳養老保險費用的專項貸款。
簡單理解就是,你的養老金還沒交夠年限,或者是想提升繳費基數的檔次,那么銀行就會通過這款產品,給你貸一筆錢,比如你現在的年繳費基數是500元,想提高到6000元每年,那么補繳15年差額需要八萬多元。
沒這個提檔的錢,銀行就給你放貸!果然,他們為老百姓想的是真周到。
小柴大概想到的一個場景是,工作的時候,工資低,所以養老金繳的低檔次的,那么你可以來銀行貸款,提升繳費檔次;
或者,你是一個靈活就業者或者農民,養老金繳費基數很低,那么你也可以來貸個款,把檔次提升一下。
如果你還在工作,能賺點錢,那就分期還貸!到了這里,小柴就懵了,既然都是每個月要還款,為啥我自己不掏錢多繳一點?偏偏選擇給銀行交點利息的方式呢?
那么對于那些已經繳完養老金,但覺得檔次低,要補繳的人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是不是意味著,你以后拿了養老金,每個月都要拿出來一部分,去還銀行的貸款。
還有一個情況是,沒有人能保證,自己能活到領養老金的那一刻,是不是意味著萬一中途身故,是不是這筆貸款,成了子女們的債務?
那么問題來了,老百姓到底圖啥?用血汗錢來資助富得流油的銀行?放貸機構這敲到外太空外星人都能聽見的算盤,怕不是放貸機構自己在敲吧,肯定還有其他人。
那么,如果只是一個機構,打了這算盤,為老百姓謀福利,也就算了,但萬萬沒想到,銀行等機構,已經在養老貸領域火拼殺瘋了。
據北京商報的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至少40家銀行落地了「養老貸」產品,而且大概還只是某一個省的銀行。
而放貸機構為了競爭,這款養老貸產品的特惠年化利率來到了在3.1%—3.45%之間。
看到這里,小柴如夢初醒,可能這部分需要這款貸款產品的人群,大概三十年的房貸剛剛還清吧,這不,養老貸給續上了!
那么我們回到關鍵的問題,如果貸款了八九萬,補繳提升了自己的養老金檔次,領錢的時候,能多領多少呢?
根據某機構針對該產品作出的收益宣傳,假如有老百姓選擇了年利率3.1%,貸款九萬元提檔,退休后,每月可以領取到808.48元。
但他每個月要還625.86元的銀行貸款本息,客戶每月還能剩余182.62元自由支配,比不辦理提檔補繳多領取21.62元。
辦了一筆貸款,折騰了一番,一個月多領取21.62元,如果考慮到貨幣貶值問題,你覺得老百姓賺了嗎?
然而賬算出來的結果,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但這絲毫也不影響這款產品推出后,就被貸爆了!
有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相關產品落地以來短時間內,發放的貸款金額超過了三千萬。
而為何那么多老百姓會沖這款產品呢?事實上,如果自己家有老人,以及見識過各色各樣的銀行經理的人,一定會知道這背后的邏輯。
一來,這兩個角色之間有著巨大的信息差,二來,但他們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統一營銷話術,密集如針的扎到老百姓眼窩子的時候,誰能脫身呢?
比如在他們的話術中,會告訴老人,雖然這筆錢八九萬,聽上去很多,但是完全不需要你額外拿錢,到時候,直接會從養老金中抵扣自動還款。
可是他們沒有告訴這些老人,等他退休后,沒有這筆貸款,可以每個月領取到六七百元的,但有了這筆貸款后,他每個月到手的錢就只有一百多塊了。
看到這里,小柴心如絞痛啊!本來不折騰,等退休,一個月還能領取七百多,一折騰,真正養老的時候,到手只有一百多!這到底養了誰的老?
顯然,現在的放貸生意,已經瘋狂到盯上老百姓還沒到手的養老金……而它們在宣傳的時候,可是口口聲聲說為用戶好,目的是讓用戶退休了可以拿到更多的養老金。
更細思極恐的是,萬一貸款買了養老金的人,不幸身故,子女還莫名的背上了一份本息十多萬的負債,在放貸生意肆無忌憚的時候,我們到底在面臨一個什么樣的悲涼世界啊!
而對于銀行來說呢?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是一款比所有網貸產品風險都低的產品。
正如有博主分析,主觀違約風險為0,畢竟前期都繳納這么多錢了,眼看著能領退休金了,這個時候再違約,就得不償失了。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筆貸款的還款是從用戶的養老金賬戶直接劃扣走的。
「銀行真是出人才,眼看錢放不出去,放出去怕收不回來,房地產又不景氣,和房沾邊的貸款不推了,開始做推有社保人群的貸款了。」
而萬一還沒到領養老金的時候身故,貸款合同條款里可是寫的清清楚楚,這筆錢是需要自己還的,也有推出類似產品的銀行明確表示,若貸款未還完時借款人去世,剩余貸款原則上由社保退款償還,不足部分才由擔保人子女承擔。
還有銀行稱,養老貸根據社保局確定的補繳金額決定貸款額度需子女擔保。
而事實上,突然爆火的養老貸實際上是有前身的,也就是大概在去年,一些貸款機構,瘋狂的推一款為「續保貸」的產品,續保貸主要面向靈活就業困難人員、城鄉生活困難居民。
細看續保貸的本質,其實和現在的養老貸是差不多的,比如貸款額度最高8萬元,年化利率3%,貸款期限最長為10年。
同樣,貸款的償還期按不低于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65%—80%的比例按月償還貸款本息。
那么為何續保貸之后,又出了養老貸呢?顯然,續保貸,只不過是一次含蓄的試探,而養老貸是更加的直接與粗暴,這足以說明,在如今新的養老背景下,這類產品機構們稍微一發力,就來推開巨大的市場。
畢竟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領取城鎮職工養老金的人數也只有1.5億人左右,但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3億人。
對此,有網友表示:當金融工具深度介入養老保障領域時,如何平衡商業屬性與社會公益是一個大問題。長達15年的貸款周期,當事人的健康狀況,養老金政策的調整,都會成為潛在的風險。如果處理不當,“以貸養老”可能會異化為新的債務負擔,最后適得其反。
而在另一面,這些年,網貸和各種信貸產品肆掠,年輕人,都快被他們榨干了,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以貸養貸的實質性破產之路,再去通過超前消費盯上年輕人的工資的風險也是越來越高了。
而放貸生意,顯然還是要繼續的,所以老年人市場,成為放貸生意的新突破口,而為了降低放貸的風險,他們深耕場景,選擇了當下老人最看重的養老這一場景,盯上他們還沒到手的養老金。
正如有網友的調侃:老人家,你哪里還有錢,我們幫你設計設計,把它花掉……
于是老人想了半天,終于想到了,他說:等我退休后,每個月還能領幾百的養老金……
聽到這里,放貸機構眼睛都直了,三下五除二,就設計出了一款養老金回收計劃,養老貸應運而出。
也就是說,從養老貸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如今放貸這門生意,實現了從一個人出生,到去世的全鏈路放貸閉環,而一個人的一生,在被放貸機構榨取這件事上,已經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以前,他們先是看上你的工資,后來又愛上了你的養老金,現在他們全都要,誰也逃不了……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