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5月,我國重卡銷售8.5萬輛,同比增長9%。
新能源重卡表現極為亮眼,銷量超過1.5萬輛,同比增長約1.9倍,單月的行業滲透率超過23%。
這已經是新能源重卡連續三個月銷量超過1.5萬輛,月度滲透率連續三個月超過20%。
#中國新能源重卡,殺瘋了!
今年1-5月,我國重卡累計銷量44萬輛,同比小增近2%。
同期,我國汽車累計銷量為1274.8萬輛,同比增長10.9%。
與整個汽車市場相比,重卡的行情稱得上“平平無奇”。
這倒也不奇怪。
自2020年達到頂峰后,重卡的銷量已呈下滑趨勢。
2019-2024年我國重卡銷量
重卡是“重型卡車”的簡稱,屬于商用車范疇。
除了我們平時常見的大型貨車、渣土車外,混凝土攪拌車、牽引車也屬于重卡。
重卡,主要用于物流運輸和工程建設。
這決定了重卡是一個典型的周期行業,銷量波動受政策、經濟、行業周期、替代效應等多重因素影響。
這兩年,我國房地產投資低迷、基建投資放緩,工程車需求銳減,拖累了重卡的銷量。
在重卡車型中,新能源重卡成為為數不多的亮點。
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重卡累計銷售5.1萬輛,同比大增195%!
更讓人驚訝的是,短短4年時間,新能源重卡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2021年,新能源重卡銷量只有近1.05萬輛,市場滲透率不過0.7%。
2024年,銷量達到了8.25萬臺,與2021年比增長了近7倍,市場滲透率超過10%。
2021-2024年中國新能源重卡滲透率
2025年5月,新能源重卡的市場滲透率,已經超過了20%。
滲透率超過20%,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標志著新能源重卡從“政策驅動的導入期”逐步邁向“市場驅動的成長期”。
行業的其他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
交強險數據顯示,銷售新能源重卡企業數量由2021年的64家增長至2024年前10月的124家,幾乎實現倍增,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2021-2024年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重卡企業數量 圖片來源:交強險
再來看行業龍頭的表現。
2025年第一季度,#徐工汽車憑借4961輛的銷量、16.38%的市場份額,穩坐新能源重卡行業頭把交椅,同時在牽引車和自卸車細分市場也拔得頭籌。
一汽解放累計銷售新能源重卡3923輛,同比激增551%,在Top10車企中增幅居首,市場占比達到12.95%,成為市場份額增長最多的車企。
無論是徐工汽車這樣的“新勢力”,還是一汽解放這樣的“老炮兒”,都在加碼新能源重卡。
重卡的新能源時代,來了。
一提及新能源汽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可能是“里程焦慮”。
重卡,載重大、耗能高,跑一會兒可能就要充電。
其實,新能源重卡≠電動重卡。
與新能源乘用車一樣,新能源重卡,也分多條技術路線。
目前,主流的有三種,分別是純電動(BEV)、氫燃料電池(FCEV)、混合動力(HEV/PHEV/REEV)。
后兩者續航可靠,即便是電動,“充換電”模式的完善,大大緩解了“里程焦慮”。
先看充電。
2025年4月22日,華為發布行業首個15分鐘充電的重卡兆瓦超充產品,雙槍持續2400A穩定電流,功率達1.44兆瓦,15分鐘從10%充電至90%。
上海首個兆瓦級超充站已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投運,僅用十幾分鐘的時間,一輛東風重卡的電量從10%充到了90%,速度之快,堪比加油。
上海首個兆瓦級超充站
充滿電后,又能跑6個小時。
再看換電。
2025年5月18日,#寧德時代在大同舉行的新一代重卡換電生態發布活動,發布了75#標準化換電塊及全場景底盤換電解決方案。
在寧德時代騏驥標準換電站,司機無需下車,5分鐘內全自動完成所有換電流程。
針對吞吐量大的物流樞紐區,寧德時代的超級樞紐站可以實現同時為多輛車換電,以10條換電通道為例,單站日換電次數可達2000次,單站日換電量超過70萬度電。
寧德時代騏驥標準換電站
從鄭州到北京800公里路程,一輛432度的純電重卡,加上等待時間三次換電也僅需30分鐘左右。
充換電技術,只是觀察重卡電動化的一個切面。
電動重卡的快速發展,受益于我國電動車的大生態。
我國電動車已經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無論是三電系統,還是充換電配套,都在惠及電動重卡。
還是以充換電網絡為例,特來電已在全國布局超過2400座物流重卡充電站。
特來電首條800公里電動重卡跨省干線(山西曲沃-山東濟寧港)正式貫通
本圖為線路示意圖
寧德時代計劃于2025年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13個核心區域建成300座換電站,貫通滄榆線、京滬線(G2)、滬廣線、滬蓉線等11條干線;到2030年之前,將建設一張“八橫十縱”的全國換電綠網,組成16大城市群換電網,全長15萬公里的高速及國省道干線,將覆蓋80%的干線運力。
規模優勢,帶來成本優勢。
思瀚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鐵鋰電池PACK不含稅價格已降至0.5元/wh左右,較高點時期下降近一半。
這直接導致電動重卡購置成本大幅下降,預計降幅超過10萬元。
雖然電動重卡現在的售價仍比傳統重卡高,但是,算上節省下來的油費,已頗具經濟性優勢。
近年來,各地通過“禁行燃油重卡”“新能源置換補貼”“優先路權”(如不限行、免費停車)等政策,直接推動港口、礦山、城市配送等場景的新能源重卡普及。
去年7月31日,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支持老舊貨車報廢更新,購買新能源重卡最高可獲得補貼14萬(報廢補貼+新購補貼)。
國家的政策引導,也在催熱新能源重卡市場。
一輛電動重卡,按照全年跑10萬公里來計算,單公里比油車節省0.62元,相當于一年多掙6萬元。
6萬元一年,這是卡車司機算的經濟賬。
重卡新能源化,司機算的是“小賬”,國家算的是“大賬”。
一要算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大賬”。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經絡”,連通生產與消費,關乎民生與發展。
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4.1%,相比歐美國家較高。
全社會物流成本,主要由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和管理成本構成。
其中,運輸成本占到50%以上。
要想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運輸成本是大頭。
具體到運輸方式上,2024年,公路貨運量為418.8億噸,占到578.4億噸總貨運量的72.4%。
全國公路貨運量與總貨運量對比
作為公路貨運量的主要承擔者,重卡的使用成本降下來,公路貨運的成本也將隨之下降。
2025年4月,申通快遞購入首批36輛新能源重卡。
運營數據顯示,該批電動重卡單公里成本較燃油車降低0.53元。
按年平均運營里程18萬公里計算,一輛電動重卡將年省能耗成本9.5萬元。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將為經濟發展“舒筋活血”。
二要算“雙碳”戰略的“大賬”。
日夜不停奔波在公路上,重型卡車貨運的主力軍,也是碳排放的“大戶”。
數據顯示,全球運輸業約22%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重卡。
中國重卡僅占汽車總量的3.1%,卻占到了每天路網車流量的30%,貢獻了近40%的行業碳排放。
重卡減排,也成為了我國“雙碳”戰略的必然選擇。
從實際效果看,電動重卡的減排成效非常明顯。
今年4月,寧波—義烏新能源重卡運行線路正式開通,這是國內首條市場化運行重型卡車綠色運行線路。
位于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的新能源重型卡車換電站
這條線路,一頭連接著貨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寧波舟山港主港區,一頭連接著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沿線物流運輸繁忙,每天約有集裝箱卡車2000-2500車。
首批兩座充電站已投用,未來計劃建設投用充換電站10座,為卡車司機及物流公司提供在途充換電服務、車輛電池租賃服務。
按照首批投用的300輛純電動車集卡計算,每輛車年行駛10萬公里,年減少碳排放可達4.8萬噸。
電動重卡,以一己之力實現物流成本和碳排放“雙降”。
與此同時,電動重卡的規模化應用,也將加速我國新能源產業鏈的成熟,改寫重卡行業的格局。
這不是簡單的運輸工具迭代,而是一場深刻的行業革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