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動大連市中小學勞動教育進一步發展,半島晨報與大連教育學院聯合開展“以勞育人·大連市中小學特色勞動教育展示活動”。今天,我們走進長海縣第三中學,感受他們的勞動教育特色與成果。
深挖地域特色 構建海島勞動教育體系
長海縣第三中學坐落在風景秀美、歷史悠久的長海縣廣鹿島鎮。學校秉承“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實施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圍繞“樹德尚美”的辦學特色,以豐富多彩的學校活動為載體,著力打造優質海島學校。
作為大連市首批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學校以海島地域資源為依托,將學校特色與勞動育人深度融合,構建具有海洋文化特質的勞動育人體系,讓勞動教育助力學生成長。
多年來,學校深度挖掘海島地域特點,構建出“兩課一周三板塊”勞動教育體系。通過“勞動必修課+社團選修課+勞動周”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深入落實勞動課程標準;通過“海島耕種”“海島公益”“海島人家”三個特色實踐板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立足本土文化 打造多元海島勞動課程
結合海島時令特點,學校利用勞動周積極推動各學科深度融合。勞動+語文,讓學生以花生種植、收獲等實踐為寫作素材;勞動+生物,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研究意識;勞動+美術,讓學生在創作中發揮想象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同時,學校從海島初中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大連市中小學勞動清單》,設計出符合本校實際、貫通三年、螺旋式上升的勞動任務清單,明確了課內外勞動教育的指導原則、實施路徑和推進措施。
此外,學校依托海島情境,創新協同勞動實踐路徑。每逢節假日開學,學校都會開展勞動成果展評活動,通過“勞動技能大賽”,評選“海島勞動能手”,鼓勵學生記錄勞動過程,深化了“勞動創造海島美好生活”的價值認同。
【校長說】
楊洪娣:向海而作,以勞育人培育新時代海島少年
長海縣第三中學依托海島地域資源,構建了具有海洋文化特質的勞動育人體系,實現課程系統化。
在實踐層面,學校打造“海島耕種、海島公益、海島人家”三大特色板塊:校內開辟責任田種植花生、地瓜,開展“綠色教室”行動;校外組織學生常態化清掃周邊環境;家庭勞動中引導學生學習海島傳統技藝,家校協同傳承勤勞家風。
我們始終相信,勞動教育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海島生存技能,更能在春播秋收、躬身實踐中磨煉意志,領悟“勞動創造美”的真諦。未來,學校將繼續以海為媒,培育心系海島、勇于擔當的新時代少年。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李洪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