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岳衡山與長沙IFS同框的照片火遍朋友圈,也掀起了在長株潭哪個位置能夠看到南岳祝融峰的全民大討論。事實上,從南岳到長沙一直以來就有一條視覺長廊,這條長廊的基底就是湘江。而在這條長廊上的望衡亭,曾經是長株潭地區眺望衡山最佳觀景點。
湖南雖然三面環山,但廣袤的湘中地區卻是丘陵盆地,盆地中位于視覺中心的衡山孤峰突起,造成了遠距離觀察懸浮于空中的視覺體驗。尤其是100多公里之外的長株潭地區,這里是湘中丘陵盆地的北緣,分別是湘潭盆地與長瀏盆地,再往北就是洞庭湖平原。這里地勢相對平坦,海拔較低,加上湘江穿城而過,站在河谷走廊合適的位置上,在天氣通透性絕佳的夏季,是有可能看到南岳祝融峰的。
望衡亭面前是開闊的江面
這種現象類似于地理學上被稱為“孤峰”或“孤山”的地貌。它指的是在周圍都是平原或盆地的環境中,突然出現一座或幾座獨立的山峰,給人一種山峰仿佛浮在空中的視覺效果。當然,從地質地貌上講衡山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孤峰”,因為湘中盆地到處是起伏的丘陵,但在地勢較低的湘潭盆地或者長瀏盆地,沒有大山遮擋,在合適的地點還是能夠看到衡山懸浮于空中的盛況。
在沒有高樓大廈的古代,古人同樣有方法欣賞到衡山的美景。在湘潭市雨湖區湘江北岸石嘴垴(壺山)上,有一座始建于晉代的石亭,名為“望衡亭”。它就是古人專門為眺望南岳而修建的。
民國時期重建的望衡亭
此地能夠遠眺衡山有幾條關鍵因素。一者望衡亭所在的石嘴垴突出于江岸,就像伸出樓房的陽臺。而這個陽臺向南望去正好是湘江在湘潭城區形成的S型河曲。二是河曲中有楊梅洲地勢坦蕩沒有障礙物遮擋,再向南眺望,穿過浩浩蕩蕩的湘江水面,視野中沒有高聳的山脈,正好可以望見南岳。
建在石嘴垴上的望衡亭
湖湘地理記者曾在近期造訪這座石亭。所謂的石嘴垴其實是一塊裸露的江邊的丹霞,赤色的崖壁非常醒目。石亭由花崗巖石塊堆砌而成,外形與古代的亭有很大區別,其實看起來更像一座烽火臺。可以登上頂部,眺望遠山,但目前只能登到第二層。我們在無人機的視角中尋找南岳的身影。穿過楊梅洲向南,越過幾個橫亙在盆地上的山丘,遠處就是若隱若現的祝融峰了,通體青色,俯臥在虛空之中,確實非常壯觀。望衡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代,當時東晉名將陶侃駐軍湘潭,為屯兵和觀景之所而建“望岳”“釣魚”二亭。唐代時,書法家褚遂良因反對武則天為后被貶潭州,登臨此地題寫“大唐興寺”匾額。明清時期,望衡亭曾被稱為“觀湘樓”,成為文人雅集之地。民國時期,望衡亭得以重建,成為今日之石亭。它的身后就是著名的窯灣古鎮,湘潭的經濟重鎮。
望衡亭的背后就是窯灣古鎮
在歷史記載上,望衡亭還可以眺望到岳麓山,它實際上成了南岳到岳麓山這條視覺走廊的中心,作為連接兩座名山的天然觀景點,它吸引來眾多文人墨客駐足流連。留下過杜甫、韋迢的唱酬,到近代也有毛澤東、秋瑾的足跡。站在亭中,不僅能感受自然的壯麗,更能體會到古人觀景的曠古情懷,尤其是面對奔涌而來的湘江,水面星光點點,視野開闊,景致動人心魄,確實別有一番境界。
星光點點的湘江
文字|錢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