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支已滅絕的古人類在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穴被發現。因化石留存稀少殘缺,這一被命名為“丹尼索瓦人”的神秘古人類的形態、模樣始終成謎。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團隊與河北地質大學季強教授團隊合作,通過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現的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中更新世人類頭骨化石——距今至少14.6萬年的“龍人”,深入開展分子古生物學研究,確認其是丹尼索瓦人,且屬于已知早期丹尼索瓦人支系,由此揭開了丹尼索瓦人的神秘面紗。研究成果同日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和《細胞》。
《細胞》審稿專家認為:“這一研究提供了關鍵貢獻——給了丹尼索瓦人一張‘臉’,也為其他亞洲化石關聯到丹尼索瓦人開辟了可能性。”
創新研究方法找到關鍵證據
丹尼索瓦人自發現以來,殘骸在西伯利亞、中國的青藏高原和臺灣澎湖海域等均有發現,暗示他們可能曾廣泛分布于亞洲地區。由于缺乏同時具備完整形態特征和確鑿分子證據的化石標本,阻礙了對該人群形態、分布及其在東亞古人類演化中作用的認知。因此,在遺傳意義上對現今東亞和大洋洲人群有貢獻的古老型人類丹尼索瓦人究竟是誰,成為其發現15年來最重要的國際難題之一。
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HA演化圖
通過鈾系測年得知,河北地質大學收藏的哈爾濱古人類頭骨化石距今至少14.6萬年。2021年,季強等將其正式命名為一個新的人種即“龍人”。以往研究顯示,“龍人”化石的群體歸屬和丹尼索瓦人群之間有著較完整的形態與遺傳譜系關聯。
此次研究中,聯合團隊建立了古蛋白全自動化鑒定人群的方法體系,產生迄今最高質量的古人類蛋白組數據。同時,團隊優化了古DNA提取實驗,并針對微量古DNA,系統化建立多種生物信息分析方法,首次實現牙結石中微量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古DNA的提取。
基于這些創新性研究方法,聯合團隊發現“龍人”就是丹尼索瓦人。而且,“龍人”古蛋白和古DNA水平的關鍵證據揭示,丹尼索瓦人至少在14.6萬年前就已廣泛分布在亞洲區域。
提供古人類遺傳學研究范本
古蛋白與古DNA這兩項研究互為印證,首次將一具近乎完整的古人類頭骨與丹尼索瓦人的分子證據關聯起來,不僅了解到“龍人”的古DNA和古蛋白信息,而且揭示丹尼索瓦人較完整的頭骨形態,這為識別東亞地區其他可能屬于丹尼索瓦人的古人類化石(如大荔人、金牛山人等)提供了重要參照。
聯合團隊指出,從宏觀角度看,此次研究為理解丹尼索瓦人在亞洲的遷徙擴散提供了清晰線索。但同時也引發了新的科學問題:“龍人”個體與西伯利亞早期丹尼索瓦人的緊密遺傳聯系,證實了丹尼索瓦人在中更新世晚期就已廣泛分布于西伯利亞和東亞北部。這一早期分支是否擴散至更南區域?其與中國其他古人類群體存在怎樣的互動?前人研究表明,不同支系的丹尼索瓦人群對現代東亞和大洋洲人群有過多次滲入,這些不同分支的丹尼索瓦人群源頭又在哪里?
東亞地區其他古人類化石或許是解答這些問題的關鍵,聯合團隊的這兩項研究成果為后續中晚更新世古人類遺傳學研究提供了范本。付巧妹表示,未來若能建立更多相對完整的頭骨形態與分子古生物學證據的聯系,將對探究丹尼索瓦人群的形態共性、內部多樣性以及不同支系的時空分布、演化歷史及其與現生人群的關系等,發揮關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