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哈哈……
在玩電子游戲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區分空對空導彈打軍艦的事情的。
例如在《皇牌空戰》7中,完全可以利用空對空導彈打擊地面/水面目標。記得在游戲中兩發普通空對空導彈就可以擊沉一艘驅逐艦。
在游戲中,這件事并不是什么難事。W君常常會玩各種游戲,但完全不會拿游戲里面的任何內容說事,原因很簡單,游戲(包括電影、電視劇)中的軍事橋段大多數是為了讓你看的爽玩得爽的,但真實的軍事那是要命的!
回到今天的話題——如果不是游戲呢?能不能用空對空導彈打擊軍艦?
如果你是在現實中駕駛一架F-16、Su-30、或者殲-10,你是否也可以像在游戲中那樣——看到海上有目標,鎖定、發射AIM-9或者R-73,直接讓對方軍艦炸成兩截?
別急,今天我們就從導彈原理、目標結構、制導系統、爆炸機制、作戰環境等幾個角度,來認真拆解這個“看起來很燃、實則很反直覺”的問題。
現實中的空對空導彈,設計初衷就決定了它不適合攻擊軍艦。戰斗機是輕型目標,機身大多采用鋁合金與復合材料構成,整體結構脆弱,關鍵部位則極其集中且暴露,例如油箱、發動機、座艙、武器掛架等,任何一個部位中彈,都可能導致嚴重的系統損傷乃至失控墜毀。更不用說,戰斗機沒有類似軍艦那樣的裝甲防護系統,一旦破片穿透結構甚至擊中油箱,后果往往是整架飛機迅速失火或炸毀。
在空對空導彈的設計中,也是有針對性的優化了導彈的結構和特性。它們通常采用定向破片式或連續桿式戰斗部,設計目的很明確:不是為了一爆炸炸掉半邊飛機,而是為了“切割”——在高速逼近敵機的過程中,在目標附近引爆,釋放出高速金屬碎片或膛線狀破片,切割掉敵機的機翼、尾舵、進氣口等關鍵部位,以達成“物理刪除”的效果。
如果我們來觀察一枚空對空導彈,我們會發現它的戰斗部(warhead)并不大,通常在戰斗部上有無線電近炸引信或者激光近炸引信。
當一枚導彈靠近飛機一定范圍內就會自主起爆,而并不像是游戲中導彈需要“撞”到目標后再爆炸。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命中率,讓發射出去的導彈身邊70-120米范圍內都是一個致命的區域。
通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空對空導彈一般采取兩種類型的戰斗部之一:定向爆炸戰斗部和連續桿戰斗部。
定向戰斗部很好理解,和“此面向敵”的闊劍類地雷是一個道理,向一個固定的方向區域投射爆炸的破片。
在導彈的定向爆炸戰斗部中也有預制成型機構,會向導彈飛行方向的一個錐形區域投射出破片。
只不過,這個設計并不安全,雖然是向一個區域投射出破片,但飛機并不會水平飛行讓你追在屁股后面打。敵機有可能在任何方向上。注意下圖導彈飛行的軌跡:
如果是一枚定向爆炸戰斗部近距離格斗彈,打擊飛機前進方向路徑上方的敵機,未擊中敵機還好,如果擊中了呢?我方的戰斗機同樣也會進入彈幕區域,這些飛散的破片同樣是可以對我方戰斗機造成傷害的。發射格斗導彈立刻閃開呢?其實也不行,萬一沒有擊中敵機就失去了有利的位置。
一枚沒有完全爆炸的WDU-17/B
于是現代空戰中所使用的空對空導彈大部分使用了連續桿(Continuous-rod)戰斗部。這是一種首尾相連的預制金屬結構。
當戰斗部內裝藥爆炸的時候會展開形成一個迅速擴大的金屬帶。
依靠這種展開金屬帶的方式對飛機進行切割。
如果離得近,那么可以把飛機整個切開。即便是離得遠,最后飛濺的金屬帶殘片還是會得飛機造成致命的損傷。
而一旦這種戰斗部起爆并命中敵機,那么敵機殘骸通常會帶著大部分金屬帶離開爆炸區域,而很少散落出大量的預制破片顆粒,這樣一來空域對于導彈載機來說就是相對安全的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已經意識到了,空對空導彈不管是定向爆炸還是連續桿爆炸,它們的共同目標都是“高效殺傷空中輕型目標”,而非在海面上“啃鋼板”。連續桿戰斗部確實非常優秀,能把一架飛機像切香腸一樣從中間割開,但你把這種破片結構放到對付軍艦這件事上,它就成了彈簧鋼舞劍砍坦克——看起來很厲害,敲上去叮一聲,鐵皮外殼掉了點漆,內部結構安然無恙。
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思考:戰斗機是脆皮單位,一發導彈爆炸打在它邊上就能造成大面積功能癱瘓。而軍艦呢?一艘3000噸以上的現代驅逐艦,艙室分區、動力隔離、通信備份、戰斗系統熱備,甚至部分模塊還是抗爆設計。你那僅僅裝藥量只有幾公斤的空對空導彈戰斗部打上去,艦上的士兵最多聽到“哐”的一聲,然后繼續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
1968年,6月17日澳大利亞的霍巴特號驅逐艦在越南外虎島附近執行監視任務。被美軍的戰斗機發射的一枚AIM-7導彈命中。造成一名水兵死亡,兩人受傷,并損壞了首席軍士長的餐廳、空中搜索雷達和導彈控制室以及軍艦的煙囪。雖然這次導彈攻擊造成了一死兩傷,并在煙囪上留下了連續桿戰斗部特有的割裂紋,但這艘船并沒有因為這次打擊失去作用。在這枚導彈命中2分鐘之后,那架美軍戰機再次回頭第二次飛過這艘軍艦并發射了兩枚導彈。導彈同時擊中:一枚穿透了上層建筑,損壞了炮手儲藏室、工程師工作室和后海員餐廳,另一枚擊中了第一發導彈爆炸的位置附近,對餐廳和導彈控制室造成了進一步的損壞,同時也損壞了韃靼人的收銀室,造成另一名水兵死亡,六人受傷。
這次三枚導彈的打擊實質上并沒有影響到這艘排水量3370噸的老船,在帶著這些傷痕后,霍巴特號開往蘇比克灣接受了為期半個月的維修。
對于霍巴特號來說厄運并未結束,在7月25日維修完畢之后的兩天也就是7月27日,霍巴特號又由于判斷失誤,把5枚炮彈打到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指揮所中,造成三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受傷。當然了,這就是另外的段子了。但是從此來看,這艘船雖然被三枚麻雀導彈擊中,其實也沒有怎么影響使用。
最終在2000年5月12日,霍巴特號才退役,也就是說又完完整整的使用了30多年。當然了,被美軍導彈烏龍爆頭的爛梗至今還有很多人記著。以至于澳大利亞的模型愛好者在制作這艘驅逐艦模型的時候都不忘加上這一橋段。
所以我們今天這個問題的結論是什么呢?
空對空導彈能不能打軍艦?——能,技術上不攔著你打。
打得中嗎?——偶爾也能打中。
打得沉嗎?——對不起,這就別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