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銷售的你,是否也陷入一個怪圈:每天忙著加人、聊天、發朋友圈,看起來兢兢業業,但是一看業績,卻只能用慘淡二字形容?
是不是時常思考問題出在哪里?
真相是:絕大多數銷售的失敗,都是源于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的懶惰。他們缺的不是努力,而是缺少一套【工作系統】。
今天,小編為你拆解這套系統的8個核心模塊,徹底告別無效努力,讓你的業績穩定增長。
模塊一、構建私域資產池
舊觀念:每天到處找“精準客戶”,像一個獵人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充滿不確定性。
新系統:把自己當作水庫的管理員。你的核心任務不是每天到處去找水資源,而是在自家門前構建一個容量足夠大的“私域流量池”。
記住這個黃金公式:業績=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
在轉化率和客單價短期內無法劇變時,擴大流量基礎,是打破長瓶頸的唯一途徑。
執行指令:
- 放棄“精挑細選”的執念。 先定一個小目標:用最快速度將你的客戶池擴充到300人以上。
- 每日指標: 強制自己每天新增10個潛在客戶。不求個個精準,但求源源不斷。先有量變,再有質變,順序不可顛倒。
模塊二:將用戶進行分層
舊觀念:加上好友就急著推銷產品,把天聊死,被拉黑。
新系統:銷售的本質是關系的轉移。在信任建立之前,任何產品信息都是噪音。你需要一個清晰的用戶模型 來管理你的關系。
執行指令:
- 破冰開場: 別再用“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這種干癟的開場白了。試試 “身份介紹+價值錨點+開放式提問” 句式。例如:“嗨,我是專做企業數字化方案的XX。剛看了您的主頁,感覺您對團隊管理很有見地,特別想向您請教一下,您覺得現在00后員工最難管的點是什么?”
- 即時分層: 根據對方的回應,迅速打上標簽,放入不同的層級:
- A類(塔尖-高潛層): 積極回應,能約見或深度交流。策略:集中火力,重點攻堅。
- B類(塔中-意向層): 有一定興趣,但需持續培育。策略:定期觸達,價值輸出。
- C類(塔基-認知層): 反應冷淡或暫無需求。策略:保持曝光,靜待孵化。
小技巧:講到這里,你可能會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客戶池一旦擴大到幾千上百人,手動一個個打標簽進行分類成立效率極低的工作。這正是可以拉開差距的地方,可以借助里德助手Plus這類的效率工具,它的批量打標簽功能,就能讓你一鍵將新加的上百的客戶進行歸類。同樣當你需要對某一類用戶進行價值輸出時,它的群發好友功能能確保你的內容精準高效的觸達到指定分組。
模塊三:微互動與高頻觸達
舊觀念:維護客戶就是逢年過節群發祝福,尷尬又無效。
新系統:信任是在“高頻、低打擾”的互動中建立起來的。你的目標不是感動客戶,而是 讓他腦海中一直有你的“模糊印象”,在需求爆發時第一個想到你。
執行指令:
- 每日10分鐘“存在感”投資: 鎖定A類和B類客戶,每天花10分鐘刷他們的朋友圈。
- 高質量互動: 點贊是標配,評論是王道。放棄“贊!”“666”這種無效評論。寫一句走心的、能體現你思考的評論,例如:“王總這個觀點很有啟發,我們行業最近也在討論這個趨勢,改天向您請教。”
模塊四:朋友圈IP化運營
舊觀念:朋友圈=廣告墻,瘋狂刷屏,引人反感。
新系統:朋友圈是你的個人品牌陣地,是你24小時在線的“價值櫥窗”。它展示的不是產品,而是 “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專業的、有趣的人”。
執行指令:
黃金“三段論”內容結構:每天3條內容,精心規劃。
- 專業價值(塑造專業形象): 行業洞察、干貨分享、客戶案例拆解。
- 個人生活/感悟(塑造立體人設): 讀書思考、興趣愛好、工作日常。讓別人知道你是個活生生的人。
- 產品軟植入(引發興趣): 通過客戶好評、使用場景、解決痛點的故事來側面展示產品,而非硬廣。
模塊五:分層回訪策略
舊觀念:回訪就是“在嗎?最近怎么樣?”,毫無章法,浪費彼此時間。
新系統:每一次回訪都是一次精準的“外科手術”,目標明確,路徑清晰。
執行指令:
- A類客戶(高潛層): 每周1次深度溝通。 核心議題圍繞 “需求細節、痛點挖掘、預算范圍、決策流程” 展開,推動進程。
- B類客戶(意向層): 每兩周1次價值推送。 不談銷售,只分享對他有價值的行業報告、解決方案、競品分析等,持續“種草”,建立專業信任。
模塊六:產品內化三問
舊觀念:只會背產品手冊,客戶一問三不知,瞬間失去信任。
新系統:真正的高手,賣的不是產品(Feature),而是解決方案(Solution)和價值(Value)。你需要把產品知識 內化為自己的“肌肉記憶”。
執行指令:
每日20分鐘靈魂拷問:
- 痛點思維: 我的產品,究竟解決了客戶哪個“不解決就睡不著覺”的核心問題?
- 優勢思維: 對比所有競品,我那個“TA沒有,只有我有”的殺手锏是什么?(性能、服務、價格、品牌?)
- 價值思維: 客戶為什么非我不可?我能帶給他的,是省錢、賺錢,還是提升效率、規避風險?把這個價值點講透。
模塊七:構建學習體系
舊觀念:下班就刷短視頻,讓無用信息填滿大腦,認知水平停滯不前。
新系統:高手與庸才的差距,在于如何利用業余時間。你需要一個 主動的、結構化的學習體系,為你的大腦持續“供能”。
執行指令:
每日1小時“微型充電”模型:
- 早晨(20分鐘): 聽一段頂尖銷售的播客/訪談,吸收他們的 思維模型。
- 中午(20分鐘): 精讀一篇經典銷售案例或話術拆解,打磨你的 工具箱。
- 晚上(20分鐘): 深度復盤當天一個客戶,提煉 實戰經驗。
模塊八:復盤閉環
舊觀念:忙完一天就結束,從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因為次次都換新地方跌倒。
新系統:成長最快的方式,是建立 “行動-反饋-修正-再行動” 的復盤閉環。讓每一次經歷,都成為你能力提升的墊腳石。
執行指令:
每晚10分鐘“增長三問”:
- 固化優勢: 今天我做了哪些事,讓客戶產生了積極反饋?如何將它標準化、流程化?
- 歸因失敗: 哪個客戶的跟進搞砸了?是話術問題、時機問題,還是心態問題?根源在哪?
- 迭代策略: 基于今天的得失,明天我的溝通策略、跟進計劃需要做哪些微調和優化?
停止用戰術來麻痹自己,真正的成長,始于建立一個高效的個人工作系統。以上8個模塊,堅持一段時間會讓你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業績爆表。
如果你覺得這套系統對你有啟發,點個贊收藏起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