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報道,近日,美國通過了所謂“臺灣地區非歧視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支持中國臺灣地區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并獲取參與經濟監督、技術援助及人員任職等資格。美國最直接的動機就是妄圖繼續“以臺制華”。美國越來越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而臺灣問題則被美國視為遏制中國的重要抓手。通過支持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美國希望逐步提升臺灣地區的“國際能見度”,制造“一中一臺”的既成事實,最終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
不僅如此,美國智庫經常進行各種臺海兵推,炒作中國要強硬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與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合作,舉行兵推模擬臺海沖突。結果顯示,沖突爆發后,由于解放軍封鎖臺灣地區,美國無法將任何援兵送入島內,直到第4周才有可能進行海空馳援,因此“臺灣地區須在第一個月甚至可能兩個月內,靠自身兵力作戰”。專家趁勢建議,美國須向臺灣地區提供大量反艦彈藥,像“魚叉”導彈等,才是幫助臺軍提升“自衛”的“最有效方式”。
臺灣地區(資料圖)
美國防長赫格塞思不僅借此炒作所謂“中國軍事威脅”,還要求臺灣地區當局增加國防預算。對此,軍事專家杜文龍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既想要戰場優勢又想要市場利潤。他分析稱,美國正通過聯合生產、改進、部署和使用等方式實現與臺灣地區當局的深度融合,軍火商則借機向臺灣地區當局兜售武器裝備,尋求新的軍火合作以彌補軍火黑洞,增加美國的收入。
然而,賴清德當局不僅不阻止,反而為了順應美國的要求,不斷增加防務預算。賴清德當局上臺以來,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福祉。對此,中國在多領域布局,下一盤大棋。財政部發布中止兩岸ECFA第三波關稅減讓項目,停止執行對原產于臺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征進口關稅政策。
臺灣地區(資料圖)
臺灣地區的很多媒體都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ECFA的部分協定稅率中止對于臺灣地區后續經濟的影響,因為涉及的多是臺灣地區的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而現在臺灣地區的經濟部門解決方案之一,反而是進一步迫使產業出走,讓原本就已經很艱難的臺灣地區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要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久而久之會影響到臺灣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又會影響到就業和收入,所以有臺灣地區媒體直接說,這是民進黨當局讓臺灣地區的企業成為“政治受難者”,臺灣地區經濟受不了。
在兩岸交往上,民航局宣布,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這一舉措,是為緩解有關地區航班增長壓力,保證飛行安全,減少航班延誤,保障旅客權益,對兩岸同胞都有利。自M503航線及W122、W123銜接航線啟用以來,總體運行安全平穩,切實改善了兩岸航班運營,進一步便利了兩岸人員往來。
臺灣地區(資料圖)
在科技層面,中國倡導構建人類科技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不是要搞技術封鎖,而是要通過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在政治層面,中國積極參與和引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在文化層面,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促進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合作不斷取得積極成果,命運共同體意識逐步深入人心。美國智庫現在終于看明白了:中國不是要強硬手段解決,而是在構建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在這個新秩序中,合作比對抗更有價值,發展比零和更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