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發起大規模攻勢,美國又一次的破防了。
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對俄羅斯很不滿意,表示未來將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裝備,并打算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的制裁。
客觀來說,俄羅斯加強對烏攻勢其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于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都是美國自己的問題。
因為在此前的近半年時間里,美國一直在持續削減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甚至還包括兩次暫停武器運輸計劃。而且其中一次還就是幾天前的事情,導致包括數十枚愛國者導彈在內的諸多關鍵防御性裝備被鎖,急得烏克蘭方面直跳腳。
正所謂趁他病,要他命,對于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個趁虛而入的大好機會。不然等烏克蘭緩過勁來了,再想要擴大戰果就沒那么容易了。
然而在美國看來,俄羅斯此舉卻是一種極大的冒犯。因為美國想的是和俄羅斯打配合,雙方各退一步,從而逐漸的為俄烏沖突降溫,甚至于促成沖突的結束。這樣一來美國才能順利的從俄烏戰場上抽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東、印太以及自己的歐洲盟友身上去。
可是俄羅斯偏偏卻沒有這么做,反而趁機坑了美國一把。
所以,美國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從特朗普的表態來看,大有一副要卷土重來,好好教訓一下俄羅斯的意思。
不過外界對此似乎并不是太在意,畢竟誰都知道特朗普是出了名的不靠譜,嘴里的話沒幾句能信。尤其是像放狠話威脅這種操作,其可信度甚至都不如秦始皇。
比如在他競選總統期間,就曾多次放話表示,自己如果當選,將會在24小時之內解決俄烏沖突。可如今距離他入主白宮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俄烏戰爭依舊打得火熱,甚至還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更離譜的是在在特朗普宣布要對烏克蘭加大援助的當天,CNN披露了一則消息。稱在他們獲得的一段錄音中發現,特朗普曾對俄羅斯發出過戰爭威脅。表示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出手,那么他將會“轟炸莫斯科”。
很明顯,特朗普也沒有兌現他的承諾。
通過以上這些事件,我們其實不難發現,特朗普對俄羅斯還算是比較“友好”的。沒有說像在中東對付伊朗那樣,核設施說炸就炸,完全不留任何余地。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因為特朗普不想,也不是特朗普不行,而是他不敢。畢竟俄羅斯可比伊朗厲害多了,輕舉妄動是要容易出問題的。
比如“轟炸莫斯科”這件事情,對于當前的美國或許會比較的艱難,但絕對不是什么無法完成的任務。頂多就是比炸伊朗那次多整幾架B-2轟炸機,然后多扔幾枚炸彈罷了。
或者說效仿一下烏克蘭搞無人機襲擊,或許效果還會更好一些。畢竟在之前的“蛛網”行動中,烏克蘭可是連俄羅斯最為寶貝的戰略轟炸機都給炸了。相信以美國的能力,不至于說連烏克蘭都不如吧?
可問題是炸了之后怎么辦?要知道俄羅斯可不是伊朗那種挨打之后還不了手,只能是對著近一些的以色列和美軍基地撒氣。美國在轟炸了莫斯科之后,接下來所需要面對的就是俄羅斯的反擊。
作為當今世界唯二擁有完整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俄羅斯可以通過、RS-24 “亞爾斯”、RS-28 “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臺風級、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及圖-95、圖-160遠程戰略轟炸機等一系列裝備,從海陸空三個方位對全球任意目標實現360度無死角的打擊,包括非常規的核武器攻擊。
說直白一些,你有“幽靈”,我有“白天鵝”。你能炸我的莫斯科,那我也可以打你的華盛頓。因為在俄羅斯的全球打擊體系下,美國全境其實都是在俄羅斯的攻擊范圍內,包括華盛頓。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果美國真給莫斯科炸了,自己多半也得要被俄羅斯給炸回來。可能這邊美國派出去的B-2轟炸機都還沒有返航,那邊俄羅斯的圖-160就已經飛抵華盛頓頭頂了。
而面對如此兩敗俱傷的打法,美國肯定是更加頭疼的那一個。畢竟俗話說得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如今俄羅斯的家底和美國相比,其實就跟光腳差不多,他們沒有任何的負擔。大不了就不過了嘛,豁出去和你美國打爛仗,看誰更吃虧?
所以像“轟炸莫斯科”這樣的話,明眼人一聽都知道是特朗普搬出來嚇唬人的。真要是讓他去付諸行動,給他十個膽子估計都不敢。
管中窺豹,通過這樣一個討論我們不難發現,在與美國或者說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世界對抗中,俄羅斯其實一直都是有恃無恐的。
事實上如果從客觀國力來看,如今的俄羅斯其實已經完全的落入下風,幾乎各方面都是被美國乃至歐洲碾壓。
比如在人口方面,俄羅斯雖然是歐洲第一人口大國,但總人口數量也僅有1.4億多,差不多就相當于德國和法國的人口總和,連美國人口的一半兒都沒有。
而在經濟上,俄羅斯并不是一個典型的發達工業國家,而是一個依靠出口資源謀生的大號加油站,家底遠談不上厚實。
至于說在俄羅斯最引以為傲的軍事領域,基于前面提到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和工業能力的限制,俄羅斯軍隊當前也存在著人員素質低下,裝備水平落后等一堆的短板。
不夸張的講,即便是俄羅斯國力再翻一番,美國和歐洲也能輕松給俄羅斯揍趴下。但問題是俄羅斯在自己趴下之前,也能讓他們跟著躺平。
且不說俄羅斯那核彈頭數以千計的龐大核武庫,單是前面所提到的那堪稱無解的三位一體打擊能力,但單就足夠美國乃至全世界喝上一壺了。
想想俄烏沖突之所以打了三年多還遲遲不見結束,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約沒有出全力。他們明明有著碾壓俄羅斯的實力,但卻未派兵下場參戰,只是在背后給烏克蘭提供一些物資武器上的援助。
而他們之所以會這樣玩兒,不就是因為忌憚俄羅斯的那招“天地同壽”嗎?他們擔心萬一要是自己這邊下手過重,把俄羅斯給打惱火了,人家直接開啟核戰爭模式,那該如何應對?
認輸妥協?那不符合自己的利益,面子上更過不去。針鋒相對?自己也沒法贏,只會兩敗俱傷甚至同歸于盡。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是溫水煮青蛙,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去消耗俄羅斯,慢慢的將其拖垮。然而對于北約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被持續放血的慢性死亡?
如此一來,俄烏戰爭就變成了一個僵局,很難去分出勝負。而基于這樣一個邏輯,這場俄烏沖突估計還得打很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