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是一座擁有港口“基因”的城市。
620年前,航海家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自太倉起錨七下西洋。2025年,時值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太倉再度因港口迎來發展機遇。地處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多重戰略機遇的龍頭位置,太倉港已經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長江集裝箱第一大港和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享受海港待遇的內河港口,太倉港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港口。1992年,太倉港才正式開工建設。2024年,太倉港完成貨物吞吐量近3億噸,同比增長4.9%。在汽車這樣的細分領域,太倉港更是在全國港口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2024年,太倉港出口汽車48.44萬輛,同比增長18.93%,穩居江蘇汽車出口第一大港。
從世界范圍來看,世界級港口的背后往往是一座世界級城市,如紐約、倫敦、上海等。早在20世紀90年代開港之初,太倉便提出“以港興市”,如今,太倉希望通過“港產城融合發展”,以“前港—中區—后城”布局,兌現太倉港帶動本地經濟發展的潛力。
世界級港口的差異化競爭
太倉港與張家港、常熟港共同構成蘇州港。在長三角的一眾港口中,太倉港有些“低調”。
從數據來看,太倉港年集裝箱吞吐量近年迅速增長。2021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為700余萬標箱,2024年突破830萬標箱,而當年蘇州港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0萬標箱,太倉港占據其中八成以上。以太倉港的吞吐量來看,去年排名全國港口第8位、全球港口第20位。
從區位來看,太倉港被稱為“江尾海頭第一港”,與上海崇明島相對,位于長江入海口南岸,是長江入海前最后一個主要河港。雖然是內河港口,但是太倉港卻享受海港待遇,其擁有38.8公里岸線和12.5米深水航道,足以支持遠洋航線的大型船舶???。同時還是江蘇省內口岸資質最齊全的港口,包括水果、肉類等產品的進出口資質。
上圖:太倉的現代化港口。攝影/謝富春
下圖:2024年12月26日,蘇州港成為全國首個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的內河港。
本文圖/太倉市委宣傳部供
作為“江蘇僅有、中國難得、世界少見”的良港,太倉港將自身定位為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中近洋和內貿集裝箱干線港、遠洋集裝箱喂給港,以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北翼。從多個定位不難看出,其價值更多體現在與周邊港口合作,這由其位于“江尾海頭”的區位決定。
太倉港的“低調”很大程度也是對比上海港、寧波港的“強勢”而言,這兩個港口去年分列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第一、第三位,太倉港近年的迅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上海港、寧波港的“溢出效應”。
比如江海聯運中轉是太倉港的重要業務,主要開展長江沿岸港口與上海港、寧波港的“水—水”中轉業務,即來自長江沿岸港口的貨物先在太倉港集并,再發往上海港、寧波港等進行海運。
太倉港口管委會發展服務局局長方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比于來自長江沿岸其他港口的小型駁船,經太倉港集并后的駁船可享受上海港“雙優”政策,即最優裝卸費率、全長江最優靠泊等級,目前班期密度達到每天12班,其中洋山港5—6班,每天定時、定點、定航線發船。此外,長三角地區貨物如果通過陸路運輸進入上海港,貨車進港通常需要等待較長時間,出于節省時間與物流成本的考慮,越來越多企業選擇“陸轉水”,即通過太倉港駁船中轉至上海港。
而為與上海港、寧波港實現差異化競爭,太倉港重點發展近洋直達航線,目前近洋航線已經覆蓋30余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同樣的近洋直達航線,通過太倉港出運平均可比周邊港口節省10%—20%的成本。
太倉港也提供特色化、定制化遠洋航線服務。方健將上海港與太倉港之間的關系類比為上海浦東機場與周邊機場之間的關系?!叭藗兇畛藝H航班傾向于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因其可選航班更多。相比于作為河港的太倉港,上海港的國際航線更豐富,太倉港的優勢則在于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務,為客戶開拓新的出海通道,同時節省物流成本?!?/p>
在差異化競爭背后,方健認為,太倉港最大的競爭力在于通過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去年一家半導體科技公司進口集成電路相關儀器設備,必須在無塵、恒溫、恒濕環境下儲存和運輸,無法在口岸現場拆封查驗。通過協調,海關人性化地將該設備的查驗作業延伸到企業工廠,也就是在口岸實施外形查驗,將設備運輸到企業工廠專業車間后實施目的地檢驗,不僅保障了設備安全,也為企業節省了成本。
毗鄰上海的區位優勢,不僅讓太倉港受益,也讓很多物流敏感型產業受益?!皩τ陲嬃闲袠I而言,產品重量較大,價值密度較低,理想產品運輸半徑在500公里以內。”太倉工廠是元氣森林在國內布局的第六家工廠,工廠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太倉處于長三角核心腹地,而且本地物流產業發達,響應速度更快、價格更低,特別是輻射周邊一些體量較小的經銷商時,需要拼單發貨,能夠在本地迅速匹配物流資源。太倉工廠在物流效率與成本方面比其他工廠有優勢,在1.5—3小時之間可將產品送到市場所在片區?!?/p>
元氣森林太倉工廠。
如何更好利用和發揮作為世界級港口的優勢?這是太倉提出的新課題,即如何實現港產城融合發展,“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促港”。
港口優勢正在釋放
在太倉港綜合保稅區(下稱“太倉港綜保區”)邦達新物流公司倉庫中,一些在工廠已經完成熨燙、掛上價簽的成衣,即將以掛裝形式進入集裝箱。成衣以掛裝形式運輸,每個集裝箱的貨運量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更適合高附加值服飾。
背后是邦達新物流公司希望以“物流集拼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謂物流集拼服務,指出口商將貨物運至物流公司倉庫后,物流公司根據進口商需求,重新對其進行分揀和包裝,再運輸出境,貨物到港后直接發貨到具體門店。
“首先,對于國內工廠而言,可以壓縮其物流成本,其只需負擔從工廠到綜保區倉庫的運費,無須負擔海運費用。其次,海運成本雖然由國外品牌商承擔,但是其將本該在國外倉庫進行的一些操作前移至太倉港綜保區,兩相比較,海上運輸單個集裝箱的成本約為200美元,但省去貨物到港后分揀等環節的成本,整體物流成本仍然降低了。”邦達新物流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邦達新物流公司主要開展對日業務,服務數家日本服飾品牌商,累計對接的國內供應商共有四五百家。去年,公司貨運量約為2000個標箱。
太倉的區位優勢幫助物流公司獲得了極致的效率與成本優勢?!肮緜}庫所在的太倉港綜保區區位優勢明顯,距離南通、無錫等工廠密集的區域較近,同時靠近太倉港,僅有3公里?!卑钸_新物流公司負責人表示,太倉港近洋航線極具優勢,日本航線平均每天有兩班以上貨船發往日本各大港口。
如果說哪個產業從太倉毗鄰港口的區位優勢中獲益最多,物貿產業一定位居其中。目前太倉現代物貿規上企業共計508家,預計今年全市現代物貿產業營收超過2100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10%。
鞋類品牌斯凱奇中國物流中心便坐落于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總投資超過30億元。已建成投用的一期項目可存儲產品超1100萬件,年發貨量超過6000萬件。二期項目也已于今年封頂,兩期設計年發貨量將超1億件。這是繼耐克中國物流中心之后,太倉物貿產業落地的又一標志性項目。
斯凱奇中國物流中心。
除斯凱奇之外,耐克、優衣庫、迪桑特、彪馬、米其林和李錦記等品牌都已在太倉設立區域總倉和分撥中心,形成“建總倉,到太倉”效應。此前,耐克便不斷加碼其位于太倉的中國物流中心項目,使其成為亞洲最大的物流中心,每售出10雙鞋,就有8雙從太倉發貨。
“去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占據蘇州港八成以上。這個數據反映出太倉港不僅是太倉的港口,更是服務蘇州乃至長三角、全國的重要港口。另一方面也意味抓好港口發展‘一號工程’,深化港產城融合發展,是太倉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邏輯和必然要求?!碧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計劃科科長陸函鈞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雖然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增長,以現代物貿產業為代表的臨港產業發展勢頭較好,但是港口與產業互促互興的潛力仍然有待挖掘。因此,深化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將“港口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港口流量和經濟增量
要將“港口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持續做大太倉港的“流量”仍是基礎。
在更為激烈的競爭中持續做大“流量”,太倉港需要繼續與長三角各大港口錯位協同、競合發展。“一直以來,上海港、寧波港通過投資太倉港部分碼頭等方式,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系,在競合之中共同發展?!标懞x介紹。
比如2022年,太倉建設了上海港、寧波港空箱分中心。以提空箱為例,從上海洋山港提空箱到蘇州裝箱再進洋山港,全程公路運輸時間約8小時,而從太倉港提空箱到蘇州裝箱進太倉港,全程公路運輸時間約4小時,時間成本節約一半。蘇州企業貨物“陸改水”到太倉港后,可做到48小時內完成上海外高橋、黃浦江港區的轉運任務,60小時內完成洋山港區的轉運任務。由此,太倉港成為上海港遠洋班輪航線的延伸站。
除了增強與周邊港口合作,太倉港也在布局新貨種,一方面增加港口“流量”,另一方面尋找新的物流鏈與本地產業鏈結合的機會,將“流量”轉化為“增量”。
“太倉港是全國開展新能源車出口最早,也是最好的港口。海通集團最初租用太倉國際集裝箱碼頭,這一碼頭以出口木材貿易起家,隨著木材貿易面臨下行壓力,碼頭主動轉型,瞄準新能源車出口。當時口岸與政府開發了一套太倉港新能源車出口標準,指導碼頭企業完成場地整改,同時出臺安全操作標準。”太倉港口管委會發展服務局局長方健認為,這凸顯了太倉港的服務優勢,地方政府、企業提出需求,港口根據需求迅速改變,兩者互動將成為未來港產城融合的優勢。
除了汽車,生鮮產品貿易也是太倉港的亮點。太倉港擁有進口水果、糧食、水生動物、肉類等指定口岸資質。資質覆蓋面之全,在全國檢驗檢疫系統都不多見。2024年,蟹將軍食品帝王蟹總部項目在太倉開工,這家從東北地區招引而來的企業不僅在太倉布局海產品進出口貿易和深加工業務,也將配套海產品電商直播、產品展銷、工業旅游等業態,將這一總部項目打造為一個綜合性的生產、消費基地,而不僅僅是物流基地。
“港區其實更容易吸引一些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的企業,比如一家電動工具企業,產品全部銷往海外,原本只拿地40余畝用于電動工具組裝。但后來企業發展迅速,畝均稅收突破百萬元,如今又拿下217畝土地用于核心零部件生產。其主要就是看中港區比較充足的發展空間和毗鄰港口的優勢?!碧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陸征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太倉還希望通過引入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幫助本地企業更好地利用港口資源。去年,跨境電商平臺大龍網將華東地區總部項目落戶太倉,作為一家以B to B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大龍網主要面向俄羅斯、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項目負責人戴宇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華東地區總部主要配合本地工業品和農副產品出海。有了太倉港,一些出口東南亞、日本、韓國的產品無須繞道上海港,可以直接從太倉港出貨。“貨物從太倉港出口日本,基本兩天時間就能送達客戶手中?!?/p>
太倉還提出推動“3+3”產業更多結合港口優勢發展。陸函鈞表示,除去現代物貿產業,其他產業在發揮港口優勢方面也大有可為。比如高端裝備產業中的汽車零部件、船舶海工等細分領域,依托港口樞紐和產業集群的融合,推動國產品牌“產、運、銷”協同發展,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基地。
比如,在船舶海工領域,世界二十強造船企業揚子三井在太倉的年產值已經達到31億元,截至今年5月下旬,揚子三井手持訂單58艘,價值31.5億美元,交船期排至2029年。其布局太倉,正是因為太倉“江尾海頭”的地理位置,適合布局大型造船廠。
上圖:寶潔太倉工廠獲評全球燈塔工廠。
中圖:利潔時(蘇州)有限公司。
下圖:太倉生物醫藥產業園。
開辟新賽道
除了讓已有產業與港口更好結合,太倉也希望利用港口與口岸優勢開辟一些新的產業賽道。例如,通過謀劃,聚焦于像美妝產業這樣的新賽道,希望其成為航空、藥谷之外的產業品牌。
陸征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方面,美妝產業的原材料和產品需要‘大進大出’,太倉的港口樞紐優勢恰能滿足企業對高效流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化工園區作為載體,加之原有寶潔、利潔時等企業作為基礎,太倉發展美妝產業具備一定優勢?!?/p>
太倉港還具備化妝品進口口岸資質,能夠滿足多種貨物進出口和存儲分撥需求。通過公鐵水聯運的交通網絡,形成了化妝品產業“一小時供應鏈”優勢,為化妝品高頻次、大批量的原料采購與產品分銷提供了堅實保障。
同時,太倉港綜保區具有境內關外的保稅功能,設立進口分撥中心,吸引了眾多國際品牌企業入駐。2024年,太倉港化妝品進出口額達3.2億美元,其中進口化妝品超2.8億美元,在全省進口化妝品總額中的占比超60%。
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傳統意義上的健康產業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太倉開始關注同樣可被歸入大健康產業的美妝產業,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江蘇的空白。其實,江蘇化妝品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三,但是缺少像上海東方美谷、廣州南方美谷那樣的化妝品產業集聚區。
“早在十幾年前,太倉憑借毗鄰上海的優勢,在長三角眾多城市競爭中勝出,引進寶潔?!标懻鹘榻B,像寶潔這樣的日化品企業,選址時首先會考慮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的距離,其次會考慮當地產業基礎。寶潔也帶動了一批產業鏈企業入駐太倉。
目前,寶潔、利潔時、漢高等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產品均在太倉生產,沐浴露、洗發水等產品均屬于化妝品序列,這成為港區發展美妝產業的基礎。2024年,太倉港區的化妝品產業產值達42億元,占蘇州四分之一,而蘇州化妝品產業產值又占江蘇四分之一。
陸征認為,長三角的營商環境普遍較好,地方政府開辟新賽道需要比拼服務意識?!氨O管部門將服務前置,可以提高審批效率?!?/p>
“化妝品的取證流程比醫療器械相對簡單,但仍然需要備案注冊、現場核查等流程。”太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宋麗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4年7月,江蘇省藥監局和太倉市政府共同設立江蘇省藥監局審評核查太倉工作站。此前,江蘇省藥監局在太倉并無派出機構,而工作站解決了監管部門與企業溝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當前,工作站主要工作就是指導企業參與審評核查,比如針對化妝品企業對于審評核查程序、材料準備等問題,工作站能夠邀請省藥監局審評核查中心工作人員開展培訓。類似這樣省級監管機構的“賦能”,對于太倉發展美妝產業至關重要。
目前,利潔時已經將太倉工廠定位為“超級工廠”,意味著其未來在中國市場投放的新產品都將在太倉工廠生產,利潔時也將導入滴露之外的其他產品線。在陸征看來,寶潔、利潔時、漢高這三家世界500強企業能夠確保美妝產業未來的體量與增量。
“但是僅僅有這三家世界500強企業還遠遠不夠,集聚產業生態之后,還要引入一批定位中高端、具備研發能力的國貨品牌?!标懻鞅硎?,招商引資工作啟動后,正在和一些頭部企業對接,一些協議已經定稿。“目前已經儲備了一些項目,但遠遠不夠?!?/p>
在接受記者采訪前一天,她剛剛拜訪了一家美妝平臺型企業,其與600多個品牌有合作關系?!叭绻軌蛘幸@樣的平臺型企業,可以幫助我們迅速觸達很多品牌。我們期待企業自有工廠、代工廠、貿易商等都能落地太倉,產業鏈足夠豐富才有機會產生裂變?!?/p>
發于2025.7.7總第1194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江尾海頭第一港”如何催生大產業
記者:陳惟杉
編輯:閔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