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聯儲的6月會議紀要出來了,里面的內容很值得我們好好看看。
首先,美聯儲內部現在不是一個聲音。大家對未來利率該怎么走,分歧越來越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對“關稅會不會推高通脹”這個問題,意見不一致。有人認為這是一次性的沖擊,也有人擔心是個長期問題。
財經記者Nick Timiraos就說了,這次會議背后,其實不僅是數據問題,還有政治壓力的背景。白宮之前對鮑威爾有點火氣,明顯對當前利率政策不滿意。而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內部也出現分裂——到底該不該降息?什么時候降?沒統一意見。
我們看看紀要,里面說得很明確,大多數官員是傾向于在今年稍晚一點降息的。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哪怕不考慮未來幾個月關稅加重,當前的通脹距離2%的目標還遠著呢,根本不足以支撐現在就開始降息。
說到這兒,有個重要的共識是,大家都覺得現在的利率水平沒比所謂的“中性利率”高多少。什么意思?就是這個利率既沒有刺激經濟,也沒有壓制經濟。所以即便要動手,幅度也不會大,就是小幅、有限的調整。
我們再來看具體的數據背景。FOMC在6月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這是連續第四次按兵不動。會后新發布的利率預測圖顯示,19位官員中,有10位預計年內會降息兩次,還有7位干脆覺得2025年都不降,剩下2位認為會降一次。
那為啥大家遲遲不動手?因為經濟數據目前還沒給出足夠信號。紀要說了,現在的通脹風險和勞動力市場疲軟的風險都還在。而且,大家對關稅的影響怎么看?答案是:意見不一致。有人說影響不大,有人說會持續影響,還有人說根本還沒顯現出來。
現在的問題是,貿易政策變化太快。特朗普政府又加了一堆關稅,政策走向不確定性非常大,給美聯儲的判斷增加了難度。但也有好消息,官員們一致認為,相比上次會議,這次不確定性有些下降。
不過注意一點,美聯儲也不是完全被動。鮑威爾說得很清楚:我們在觀察。7月15號要公布6月CPI,到時候再看。如果通脹數據真的溫和,那7月底會議可能就會有人支持降息了。
確實,像沃勒和鮑曼最近就公開表示,如果數據繼續溫和,他們可能會考慮支持7月降息。不過,鮑威爾本人沒明確說話,市場目前也普遍預期9月更可能成為啟動降息的節點。
現在投資者怎么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市場普遍預期9月和12月各降一次息。大家都在看數據說話,等CPI,等失業率,等一切能給點明確信號的指標。
最后,會議紀要還透露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點:美聯儲內部開始討論怎么加強政策溝通,比如是否要調整經濟預測摘要(SEP),還有是不是可以更廣泛地用“替代情境分析”。看得出來,他們也在反思,在想怎么把政策和市場溝通得更清楚。
總結一下:
現在美聯儲官員對于降不降息,什么時候降息,為什么降息,都沒有統一答案。通脹預期和貿易政策的變數是關鍵影響。市場在等數據,美聯儲也在等數據。所有人都在看7月15號的CPI。
這時候比誰更激進沒用,比誰更耐心才是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