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億計的資源砸下去,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持續提升,這才有廣州在獨角獸排行榜的領先位置,這就是廣州科創力量連續爆發的原因。
作者:今綸
廣州的科創力量排名和相應的企業數量排名在全球都是數得著的,看最近的新聞:
日前,胡潤《2025全球獨角獸榜》揭曉,廣州24家企業登榜,排位全球第11、全國第4。
獨角獸企業是投資行業尤其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通常指那些創辦時間相對較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新創業公司。
具體情況如何?
01廣州企業嶄露鋒芒
我仔細梳理了一下:
北京擁有75家獨角獸企業,減少了3家;上海有64家獨角獸企業,減少了1家;深圳有37家獨角獸企業,增加了3家;廣州有24家獨角獸企業,保持穩定;杭州有22家獨角獸企業,減少了2家。
所以,廣州的表現在前五大城市里是比較穩的,這就不容易了,因為只有深圳是增加的,從絕對數據的增減來看,廣州其實是第二的。
從數量上看,廣州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相當于韓國和日本兩國獨角獸企業總數(27家),相當于波士頓(25家)或柏林(21家)等城市的獨角獸企業數量,較洛杉磯(14家)多出近一倍。
榜單中,廣州迎來了兩家新晉獨角獸企業——車規級碳化硅芯片制造企業芯粵能,以及集興趣社交、AI、電子競技等業務于一體的創新型科技企業趣丸。
怎么看廣州這個全球排名第11,全國第四?
我的看法就是對科創力量的一次檢閱,因為都已經有10億美元的估值了,其實算有相當規模的企業了。
而且主要分布在三大領域:第一,AI、數字技術(希音、致景科技)、半導體(粵芯半導體、芯粵能);
第二,航天(中科宇航)、低空經濟(小鵬匯天、極飛科技、南方航空物流);
第三,傳統領域創新升級(樂禾食品、簡愛)。
檢閱的成績不錯,但還些消息也值得關注。
比如,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廣州產投近期聯合發布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業之星榜單,榜單聚焦人工智能與信息系統等八大重點前沿科技領域。
結果,廣州12家企業登榜,占全國總數(44家)的27%,最高階段“火星”企業3席占2席。
廣州企業開始在各種高科技含量的榜單上嶄露鋒芒,這已經是一種趨勢。
廣州科創力量爆了,這是第一爆。
02廣州初創企業虎口奪食
如果說這還只是榜單的話,那么,我們來點更實在的:上市+搶訂單。
4月份,“廣州第一芯”粵芯半導體準備上市,證監會IPO輔導公示系統顯示,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向廣東證監局提交IPO輔導備案,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輔導機構為廣發證券。
▲粵芯半導體三期項目正式通線
一旦上市成功,這將是廣東全力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標志性事件。
粵芯誕生于2017年,是廣東省最早全面進入規模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平臺,實現了廣州自主培養集成電路制造從“0”到“1”的突破。
粵芯半導體注冊資本23.66億元,總部位于廣州市黃埔區。
最近我連續去黃埔調研,被刷新認知,以前對黃埔的印象更多是黃埔軍校、南海神廟,現在則到處都是科技園區、科技公司,路上走的都是生氣勃勃的年輕人,稍不注意就遇到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院士工作站”。
說回粵芯,僅僅用了18個月,粵芯半導體便實現“從無到有到量產”的突破,并一舉改寫了廣州“缺芯”歷史。
從消費類芯片制造起步,粵芯半導體進入工業電子領域,進而在汽車電子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致力于未來在高端模擬芯片的特定細分化市場取得突破。
▲圖源:粵芯半導體官網
目前,企業專注于物聯網、汽車電子、工業控制、5G等應用領域。
粵芯半導體項目計劃分為三期進行,三期建設全部完成投產后,將實現月產近8萬片12 英寸晶圓的高端模擬芯片制造產能規模。
也就是說,這企業已經開啟了印鈔機。
上市需要等,但廣州一個只有2歲的“幼兒級別”的企業憑借科技力量,居然搶到了大單,擊退了國際巨頭,這事兒已經發生了。
近日,正式運營僅2年的廣州初創企業“深海智人”擊敗多家國際行業巨頭,拿下阿聯酋電信集團旗下海底光纜承包商訂單。
一臺價值近千萬美元的深海機器人將于今年交付。
▲深海智人擬向海外客戶交付的整套可懸浮式深海管纜埋設機器人系統Phoenix 600
這不僅是中國深海機器人首次實現商業化出口,更標志著國產高端裝備在全球海洋科技賽道上完成了“零的突破”。
也就是說,廣州企業開始靠國產高端裝備在全球海洋科技賽道賺錢,能賺到錢,我覺得已經夠硬核了。
很多人喜歡說“老廣州”,但是老城市真的有新活力。
一個2歲的“幼兒級別”的企業,和哪吒一樣,猛打猛沖,初生牛犢不怕虎,居然虎口奪食,拿到價值近千萬美元的深海機器人訂單,這也是廣州精神和廣州力量。
而且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新生代正在接過廣州發展的大旗。
所以,評價一個城市,不要只盯著GDP,要看看科創力量的實際突破,以及市場的反應。
廣州科創力量爆了,這是第二爆,兩個企業,兩個“零的突破”,了不起。
03廣州基本盤優勢突出
接下來的時間,從趨勢來看,廣州企業會連續爆發科創力量。
為什么會爆?一切都是長期努力的結果,投了很多資源和經費,也有千萬廣州人的努力。
首先是廣州的基本盤優勢突出:
一個是教育、科研的基本盤,一個是工業的基本盤。
廣州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雙一流”和“211工程”高校,在學科覆蓋和綜合實力上處于華南領先地位。
中山大學的諸多學科在國內領先,華南理工大學的工科實力突出,很多優秀企業家就出自華工。兩校在科研成果和學術影響力方面表現顯著。
廣州主要的科研院所包括中國科學院廣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中山大學健康科學與技術前沿交叉研究院等,這些機構覆蓋工業技術、新材料、化學、地球科學、健康科學等多個領域,且多依托國家級戰略平臺或高校資源。
廣州還有大量的企業擁有相當多的科技力量。
這些優勢意味著廣州的科創力量的爆發是有基礎土壤的,不是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優勢。
而且廣州的工業基本盤也很厲害,廣州已形成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新型顯示(2024年產值1536億元)、汽車制造(2024年產值1257億元)、綠色能源(2024年產值1976億元)、新材料(2024年產值1066億元)和美妝大健康產業。此外,高端裝備、生物技術、集成電路等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也在加速發展。
廣州擁有35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我在天河、黃埔調研的時候,我經常問企業家一句話:“您為什么選擇廣州?”對方的答案中一定有一句“這里什么都有,產業鏈齊全”。
結果是什么呢?
以2024年為例: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5萬家,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突破1萬家。高價值發明專利7.2萬件、增長17.1%,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績效考核蟬聯全國第一。
而且,廣州近3年投入約200億元支持高校科技創新。
再看2023年,廣州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超千億,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44%。
數以億計的資源砸下去,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持續提升,這才有廣州在獨角獸排行榜的領先位置,這就是廣州科創力量連續爆發的原因。
基本盤強大,政策對路,又敢于投入,成功的幾率很大。
很多人說廣州人很低調,但實際上廣州不言,下自成蹊,企業正在紛至沓來:
截至2025年5月,廣州市實有各類經營主體達383.54萬戶,同比增長9.40%;今年1-5月,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31.85萬戶,同比增長38.37%。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數量、增速連續12個月穩居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首位。
今年1-5月,廣州市新簽約產業招商項目1281個,預計投資總額3347.3億元。
去年,全國每新增7家外資企業,就有1家落戶廣州。
我為什么說廣州科創力量會持續爆?
因為雄心勃勃的各路企業家正在向廣州集聚,有的本來就是國際行業巨頭,有的是準備和“深海智人”一樣挑戰巨頭,勇敢搶單。
這樣的廣州是充滿干勁的廣州,其科創力量持續爆發是必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