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龍,一位從IT工程師跨界的自由寫作者。
從歷史解讀者到人性勘探者,他用跨界人生證明:
真正的思想自由,始于對世界永不熄滅的好奇。
在流量至上的時代,他拒絕炮制歷史爽文,拒絕歷史教材的刻板說教,在作品中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歷史能讓人活出縱深感。
我們回頭看著面包屑,才知道走過什么樣的路,這樣才不會迷路。”
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反叛的布道者”。
看他如何用文字鑿開時空壁壘,讓歷史照見現在與未來。
采訪在5月29日進行。
關于創作:
自由職業的失與得
《有書》:自由創作者身份,帶給自己最大的挑戰和樂趣是什么
押沙龍:跟做生意類似,擔心生意不好。
自由職業要寫書,擔心寫不好。
最大的樂趣是不用坐班了,不用天天打卡了,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雖然生活不規律,但讓我回去上班,我也接受不了。
《有書》:你是如何從一位工程師,轉型到寫作者這條路的
押沙龍:好多人說我原來是南方系記者,沒有的事。
我其實是做了十幾年的工程師,包括編程序、畫電路、設計電路板。
它不需要你去做特別開創性的工作,把一個個idea實現就可以了。
偶然的機會給財經專欄寫稿件,因為從來沒有拖稿,給編輯留下了好印象。
漸漸地,寫文章的收入,已經能跟我本職收入持平。
沒有經濟上的風險,又有興趣,便出來做了。
《有書》:作家奧威爾,對你的創作有哪些影響
押沙龍:從純文學的角度,他比不上伍爾夫、列夫·托爾斯泰等人。
但奧威爾一生的寫作都集中在一個點,即權力和人的關系。
他的《1984》《動物莊園》都是聚焦這個點進行投射。
讀過他的作品,你會有種強烈的感覺:
當一位作家的精神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穿透文學性。
比如我們熟知的《三體》,它的邏輯推演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已經完全覆蓋抵消掉了它的文學性。
你不會覺得它是一個超級文學作品,但得承認它是一部強有力的人類精神文學。
現代的文學評論,很難做到奧威爾的樸素有力。
《有書》:悲劇是文學創作的底色嗎
押沙龍:悲劇是一個人的固定思維傾向。
世界頂級文學作品80%都是悲劇,這跟作者所處的環境、或者說時代都沒有直接關系。
無論放在哪種社會環境下,作者敏感一些,有思想上的獨特原創性,都會有寫悲劇的傾向。
引用佛經的一個說法:人生八苦。
人會有各種欲望,但往往求而不得。
再舉個例子,即使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強的國家,芬蘭,自殺率其實很高。
再比如丹麥這些國家,生活安逸祥和,但這里的北歐作家的作品,同樣具有悲劇色彩。
我們在年輕時,與他人建立緊密的聯系,直到中老年后,會慢慢脫離、失去這些關系。
從擁有,到失去,是生命的本質。
在這樣的運行規則下,人便會產生悲劇的意識。
暢聊《水滸》:
那些英雄好漢,折射出的現實困境
《有書》:這次作品的選題,為什么在四大名著中,選擇了《水滸傳》
押沙龍:我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紅樓夢》,跟其他三本有斷崖式的差距。
剩下的三本中,我認為最好的是《水滸傳》。
《紅樓夢》里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是書中的3個核心人物。
《水滸傳》里則沒有核心人物,它更像是一本群像的人性博物館。
每個人遇到極端的情況下,都會暴露他最本質的性格底色。
《紅樓夢》里的人物太復雜;《三國演義》里的人則是情節去驅動的,人物性格太淺顯。
所以相比較而言,還是《水滸傳》更適合去做人物分析。
《有書》:研究《水滸傳》里的人性,對現代人有哪些啟發
押沙龍:現代人跟古人,沒有太本質的區別。
最底層的代碼,都是生物代碼,上面一層的才是文化代碼。
碰到極端情況,比如戰亂年代,文化代碼是會剝落的。
即使是《紅樓夢》里的人物,放在某個極端情況下,他們的行為都是差不多的。
盡管文化基因在進化,但生物基因卻沒有。
《水滸傳》所處的情況更為極端,因此暴露的人性本質更多一些。
《有書》:《讀水滸》里的13個人物是怎么挑選出來的
押沙龍:《水滸傳》里雖然有108將,但大部分都是用來湊數的。
真正能寫的其實只有20幾個人,從里面挑選了13個比較立體的人物。
《有書》:書中的林沖,是哪一類人群的縮影
押沙龍:他是中產階級,基層武官,屬于一線城市汴梁的公務員。
職位還可以,待遇也很好,出事之前順風順水。
中產階級是這樣,你給他一把刀子,讓他殺人,他都是哆哆嗦嗦的。
他們做不來太糟糕的事情。
因為社會的秩序給了他一定的生產資料,他舍不得推翻重來。
這樣的人多了,社會是比較穩定的。
當社會矛盾集中爆發時,李逵這樣的人沒有心理負擔,提著板斧就可以去殺人。
高俅這幫人可以選擇醉生夢死,等大廈將傾時再說。
最進退失據的就是中產階級這類人群。
他們的階層突破很困難,向下墜落的可能性更大,林沖正是中產階級的一個縮影。
《有書》:為什么宋江可以成為梁山的團隊領袖
押沙龍:宋江其實很有個人魅力。
綜合能力上,水滸沒有任何一個人超過他。
指揮軍隊大規模作戰,他沒有問題,相反晁蓋身邊不能離開吳用。
領導力方面,僅用一頓飯就把李逵搞定了。
武松在柴進的莊園里住了一年多,但見宋江的時間很短,就跟宋江結拜為兄弟。
宋江一路走過來,招降許多英雄好漢,不是靠金錢,因為這方面他比不過柴進。
他的個人魅力,讓許多人心甘情愿追隨他。
智力方面,吳用不比宋江差,但吳用之所以在盧俊義來之前做二把手,是因為領導力不如宋江。
我們容易忽略的一點是,宋江這樣的梟雄其實殺伐果斷,異常兇狠。
黃文炳舉報他寫反詩,他轉手將黃文炳抓獲,讓李逵將他凌遲。
所以,我們不要被宋江的固有印象迷惑,他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領導者。
《有書》:宋江的結局,說明了哪些真相
押沙龍:網上說宋江就是瞎折騰,從體制內出來折騰一圈,又要回到體制內。
不能簡單地這么理解。
宋江原來在體制內是吏,吏和官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官面前,吏是毫無尊嚴的,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
宋江這個人很有能力,但做不了官,而且也不是能走科舉的料。
在當時的體制下,他再混個一千年也混不上去。
那么他能實現突破階層的可選方案,只有造反了。
古代不是有句話嗎: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造反的成功率極低,幾乎為0,招安則是最安全的一條路。
一個王朝,不太可能容許一個造反團伙永遠存在。
傳宗接代接著造反20年,這完全是天方夜譚,朝廷一定會想辦法剿滅。
但是做大到一定程度接受招安,也有一個問題,涉及到官場鄙視鏈。
本來做官的人,可能是官二代,或者進士出身,但一個造反出身的人很難跟他們走到一個圈子里。
因此,宋江在官場里是受排擠的。
只有在社會大亂,王朝更迭之后,這樣的人才真正有出頭的機會。
宋江的命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普通人想要突破階層,是極其困難的。
《有書》:如何理解梁山好漢結拜的誓詞
押沙龍:本質上是對“義”的不信任。
梁山108好漢,其實也有各自的小派系,比如二龍山、桃花山等。
古代諸侯結盟的時候,殺馬祭旗,要準備3份誓約。
你一份我一份,剩下一份跟馬埋在一塊。
就是希望神鬼都來見證這個場面,如果背棄盟約,下場就要跟這馬一樣。
這是一個非常惡毒的詛咒,本質上是怕兄弟們散伙,是源于心底的不信任。
關于讀書、寫作:
普通人務必了解的真相
《有書》:如今,“知識改變命運”還成立嗎
押沙龍:這個要分地域。
一線城市的孩子,本質上還是靠家里的基礎條件。
如果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受到的影響則是更大。
《有書》:遇到那些讀不懂的書,該怎么辦
押沙龍:讀不懂的書,沒必要去硬讀。
沒有什么書好到,你不讀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有些書目前讀不進去,可能是你機緣未到。
因為同一本書,你在年輕、中年、老年時期去讀,都是不同的收獲和感受。
這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事,讀書是其中之一,不要在這上面跟自己太較勁。
《有書》:經典名著的故事背景,對現代人而言太過遙遠,你認為閱讀它們的意義什么呢
押沙龍:我分享兩個點。
第一,名著本身好,它在某一方面一定相當強,比如對人性的刻畫。
我們一定能從中得到收獲。
第二,名著是世世代代的積累與傳承,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基石。
比如你在大街上問一個人,“你完整讀過《紅樓夢》前80回嗎”?
恐怕80%的人沒有讀過。
但你要問“你知道林黛玉嗎”?
我相信有99%的中國人是知道的。
《有書》:你一直寫作的動力是什么
押沙龍:沒有什么支撐我的動力,我一直覺得寫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出于興趣,才能得到樂趣,才能夠堅持下去。
做一件事,如果你能避免挨餓,還有動力,那就去做。
《有書》:對年輕的寫作者,有什么建議嗎
押沙龍:如果寫作掙的錢足夠你養家糊口,你又非常喜歡,那就去寫。
但大多數情況是,你喜歡寫作,但無法做到維持溫飽,那就去當一個業余愛好。
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使命,一定值得你用一輩子去奉獻。
沒有哪本書的問世,值得你用一生的代價去交換。
人生應該是一種體驗,而不是承載太大的負擔。
大多數情況下,擁有寫作沖動,不代表就擁有寫作能力。
沒有辦法做到優秀的事情,不必太強求。
畢竟,這世上閃耀的星辰是少數,你我多是沉默的微光。
撥開書頁與現實的隔膜,以冷眼回望那段沸騰的傳奇。
《讀水滸》的英雄皮下,掙扎著的,何嘗不是每一個你我:
在命運的洪流里,試圖抓住一根浮木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