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閱文短劇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微短劇成績單。數據顯示,閱文短劇這半年共推出《好孕甜妻被鉆石老公寵上天》《原來你也一直深愛我》《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劇本》《都市龍威》等數十部作品,大部分都成為業內認證的“爆款”。在行業平均爆款率20%的背景下,其整體爆款率超60%。
近日,紅星新聞獨家對話閱文短劇總制片人畢啾啾、主編星痕以及從網文作家轉型編劇的公子衍、微揚、百香蜜,梳理閱文短劇的創作方法論。
兩大優勢:IP+作者轉型編劇
2025年開年,閱文短劇出品的《好孕甜妻被鉆石老公寵上天》(簡稱《好孕甜妻》)打響頭炮,這部由白金作家公子衍原創并監制的微短劇,上線7天總流水破5000萬,全網播放量超30億,更在海外市場登上月榜TOP1。據WETRUE短劇熱度半年榜顯示,這部微短劇以超過4800萬的熱度值成為上半年熱度榜第一。
此外,改編自閱文大神作家百香蜜同名原著、百香蜜親自操刀的《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劇本》全網播放量超1億。上半年閱文推出的數十部作品中,《原來你也一直深愛我》《母憑子貴后被老板全家寵上天》(簡稱《母憑子貴》)《都市龍威》《鴻天帝尊》等均位列頭部短劇平臺周榜前列,形成覆蓋甜寵、玄幻、都市等多元題材的爆款矩陣。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爆款微短劇,大多數都是根據閱文自有IP所改編。事實上,微短劇從發展至今,離不開網文加持,不管是《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還是《鴻天帝尊》《好一個乖乖女》,這些劇集都改編自網文。從講故事的方式、內容邏輯上,微短劇和網文同宗同源,天然適配。
在閱文短劇眾多合作編劇中,有不少是頭部網文作家轉型而來。如公子衍、微揚、百香蜜等,他們本身就是爆款網文作家,擅長卡點、懸念的設置,轉型微短劇編劇有天然的優勢。百香蜜就認為,每個網絡作家都是潛在的爆劇微短劇編劇,“我們更善于去思考、去完善,去苛求更精彩的故事,因為這是刻進網文作家DNA里的東西,當這種習慣帶進微短劇的時候,那么勢必會加速內容精品化。”微揚則認為,網文作家能更快找到故事核心,更快速適應市場的改變,大大提高了劇集的產能。
閱文短劇總制片人畢啾啾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閱文短劇最核心的競爭力,離不開這些成熟的創作者和閱文豐富的IP儲備,不用盲目追趕市場上所謂的熱門題材,只需專注挖掘IP庫的內容。
這些網文適合短劇改編
到底哪些IP適合微短劇改編?畢啾啾介紹,首先是做自己擅長的。閱文是做網文起家,玄幻又是網文的“頂流”,所以初期入場微短劇就選擇了“啃”玄幻題材。畢啾啾回憶,比如最初改編的《萬道龍皇》,這是牧童聽竹創作的一部網文。改編上線后,72小時內流水超千萬,成為當時爆款。
閱文短劇主編星痕提到,選擇IP除了看其是否有高影響力之外,還要看故事的設定是否適合微短劇的敘事方式。比如《萬道龍皇》原作就是比較硬核的傳統玄幻,但是主角逆襲的爽感和故事的快節奏,契合微短劇受眾喜好,“可能適合下沉用戶或者說一些年齡偏大的用戶,他們是比較喜歡這種逆襲帶來的爽感。”
除了給用戶提供情緒價值之外,還會優先選擇主線清晰且懸念、反轉比較干凈的作品。網文的付費邏輯和微短劇一樣,需要通過不斷用懸念卡點和“爽點”吸引用戶,但又不能過猶不及。從幾百萬字的小說改編成幾萬字的微短劇劇本,網文作家操刀劇本改編,有天生的優勢。
對于懸念、卡點的設置,公子衍的看法是,隨著微短劇的發展,好像很多創作者都走進了一個盲區——懸念留得過長,可能到三四十集都還沒把那層窗戶紙捅破。這就導致觀眾覺得自己被戲弄,也產生審美疲勞,看到十多集就棄劇。對此,公子衍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期待感。在她看來,精品化微短劇一定要給觀眾期待感。她以《母憑子貴》舉例,比如劇集中有父子認親的環節,前面部分觀眾期待的是萌寶和霸總的父子相認,那在三十集左右就讓父子相認,不要拖得太長。而在那一刻,男女主之間又有了新的矛盾產生——女主可能覺得男主沒有那么喜歡她,“這里就有一個新的期待,觀眾會期待男主寵妻。”
公子衍坦言,當下不管是網文還是微短劇,都存在題材同質化的問題,創新題材是一方面,但也要善于在老題材中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她舉例稱,萌寶題材已經被拍了很多,但《母憑子貴》和《好孕甜妻》依然能成為爆款,秘訣就是“新瓶裝老酒”。在大多數的創作中,萌寶和父親相認都是到中后期才會出現,比如孩子始終躲在背后。但她在創作中卻把認親“前置化”,即孩子第一集就被他的父親以及家人發現,然后開始各種尋找。既拉滿了觀眾的期待,也做到了微創新,“看上去是一個新穎的設定,但內核還是傳統的題材。”
從爽感到情感情懷的升級
回顧2025年微短劇的上半年,內容升級與題材多樣成為行業共識。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微短劇階段性發展報告》中指出,與2023年前后流行的“爽感”“沖突”“反轉”敘事不同,微短劇正在經歷從“表達情緒”到“表達情感”再到“表達情懷”的創作升級。
“男頻題材不再局限于逆襲重生,女頻也不僅僅是言情萌寶,多了很多親情類的題材,大家更愿意去講述故事。”畢啾啾認為,今年行業最大的變化是題材更具多樣性,曾經主導市場的“高反轉+爽感疊加”的敘事模式正在退潮,“微短劇發展了三四年的時間,用戶在成長,創作者也在成長,勢必是需要更精細化更完整的內容。用戶滿足情緒價值的同時,也希望從頭到尾看到一個好的故事,包括從人物的成長中產生共鳴。”
星痕提到,當下微短劇劇本的創作中,會對人物有更細膩的刻畫,不僅僅是去寫人物,在劇情上也要貼合這個人物,他們說的每一句臺詞需反復打磨,要符合人物和所處的環境,把現實感、完整性等各方面做得更扎實。即使是過去臉譜化的反派,都盡量讓他們做到不刻板。比如《叮!我的首富老公已上線》中的女二號因“壞得有原因”引發觀眾同情。這種立體化的人物設計讓內容更具現實質感。
不過,公子衍也提到,微短劇的提檔升級,不能顧此失彼,爽點肯定不能丟,“我上了一天班干了一天活,然后晚上看個短劇,還要受教育,看到哭得不行。觀眾可能看一兩部這種劇還可以,但是看多了也受不了,大家還是想尋求一些快樂,情緒價值還是比較重要。”
長短互補 互相都不能被取代
當下影視行業,“長短之爭”成為熱議話題。甚至有人悲觀地感嘆:長劇要完了。不過,不管是畢啾啾、星痕還是公子衍,都認為微短劇和長劇“非對抗,而是互補”。畢啾啾認為,長短劇是“不同敘事載體的互補”,長劇適合構建龐大世界觀與復雜人物關系,微短劇則擅長以快節奏抓住用戶注意力。
公子衍注意到,在創作上,長短之間在相互融合學習,“長劇正在學習微短劇的節奏,而微短劇也在吸收長劇的制作精細化經驗”。星痕提到,自己在創作中會刻意借鑒長劇的人物塑造方法,為男女主角設計更立體的成長線;同時,長劇的工業化制作流程也被引入微短劇,如更專業的分鏡設計、更考究的場景搭建。這種雙向學習推動短劇從“快餐內容”向“精品內容”升級,也為IP價值的最大化開發提供了可能。
公子衍創作的部分短劇
對于已經出現的長劇IP進行微短劇的改編風向,畢啾啾則有不同的看法。“長劇IP改編為微短劇,創新點在哪里?生命力在哪里?跟長劇相比,到底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到底是單純的復制,還是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不一樣的敘事節奏?我覺得這個可能是要關注的地方。”在她看來,影視化的改編一定是給原IP更大的加持和賦能。比如原IP有非常龐大的世界觀,放在微短劇的內容框架下,可能整個故事就不會有很好的表達。
“一切的根本還是基于作品。”畢啾啾認為,“演員因好作品被認識,IP因好改編被賦能。穿越時間周期的,永遠是扎實的故事本身。”在方法論成熟、工業化加速的當下,短劇的下一步,是以IP為引擎,在“精耕細作”中探索短劇內容的更多可能性。微短劇與長劇的邊界或許日漸模糊,但對“好故事”的追求,始終是內容世界的通行貨幣。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實習生 李憬怡 編輯 袁詩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