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羅斯專家的話可謂一針見血:“不論是伊朗還是俄羅斯,都存在一個錯覺,那就是只要他們躺下,歐美就會去打中國,而中國需要他們,無論他們做什么,中國都應該出錢出力。然而,事實證明,這兩點都想錯了!”
一、俄伊的 “皇帝新衣” 式幻想
俄羅斯自冷戰(zhàn)后就一心想重返 “大國俱樂部” VIP 席位,伊朗則是中東被西方制裁得喘不過氣的 “刺頭”。
這倆國家都覺得自己是抗擊西方的 “前線戰(zhàn)士”,不可替代。他們腦補了一出戲:只要自己稍微示弱,歐美就會忙著對付中國,中國為了不被孤立,肯定得掏錢出力保他們。
這種邏輯乍一看挺 “聰明”,實則漏洞百出。他們高估了自己的籌碼,也低估了中國的算盤。
二、中國的 “鐵律”:互利共贏
中國跟俄羅斯、伊朗的關系確實不簡單。中俄能源合作搞得熱火朝天,2024 年兩國貿易額達到 2448.195 億美元,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
伊朗這邊,中國也是它石油的大買家。但這不代表中國會傻乎乎地當 “冤大頭”。中國外交有個鐵律:互利共贏。你想讓我出力,可以,但得有回報。
2014 年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被西方制裁,經濟一團糟,轉頭找中國要援助。中國給了,但不是白給。中俄簽了長達 30 年的天然氣合同,價格是經過硬碰硬談判敲定的。中國幫你渡難關,但絕不會當 “慈善家”。
伊朗也一樣。它以為靠著 “反美” 這面旗幟,就能讓中國無條件站隊。可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一直是勸和促談,從沒一頭扎進伊朗的陣營。
2015 年伊核協(xié)議,中國是促成者之一,但立場始終是 “中立玩家”,不會為了伊朗跟西方徹底翻臉。
三、歐美的 “多線作戰(zhàn)”
俄羅斯和伊朗還幻想,只要自己 “躺平”,歐美就會把注意力全轉向中國,減輕他們的壓力。這想法太天真了。現實是,歐美對這倆國家的制裁從來沒松過手。
俄羅斯從 2014 年吞并克里米亞開始,到 2022 年烏克蘭沖突升級,西方制裁一輪接一輪,凍結資產、踢出 SWIFT 支付系統(tǒng),哪有半點 “放水” 的意思?
伊朗更慘,2020 年美國退出伊核協(xié)議后,制裁加碼,石油出口被掐得死死的。2025 年美國更是計劃將伊朗石油出口降至每天 10 萬桶以下。
歐美不是傻子,他們知道 “多線作戰(zhàn)” 的道理。遏制中國沒錯,但收拾俄羅斯和伊朗的賬本也沒放下。這倆國家以為 “躺平” 能轉移矛盾,結果卻是自己挨打更狠。
四、中國的 “清醒”:不做冤大頭
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從來不是 “沖動型選手”。面對俄羅斯和伊朗的期待,中國冷靜得很。
跟俄羅斯合作,中國看重的是能源安全和地緣平衡;跟伊朗打交道,中國圖的是中東的穩(wěn)定和 “一帶一路” 的推進。但這都是有底線的合作,不是無條件的 “站隊”。
2022 年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俄羅斯想拉中國下水,公開場合多次 cue 中國 “支持”。
中國咋辦的?外交部一再強調 “中立立場”,既不跟西方率先支持俄羅斯,也不公開譴責西方。這不是 “墻頭草”,而是精打細算 —— 既不得罪俄羅斯,也不給自己惹麻煩。
伊朗那邊也差不多。2021 年,中國和伊朗簽了 25 年的合作協(xié)議,看起來挺唬人,但細看內容,大多是框架性的東西,沒啥硬性承諾。中國占主導,伊朗想拿更多好處,得看自己能給啥回報。
五、代價:從 “棋手” 到 “棋子”
俄羅斯和伊朗的這種錯覺,代價不小。他們以為自己是 “棋手”,結果發(fā)現自己只是 “棋子”。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越陷越深,經濟被制裁拖垮,卻沒見中國跳出來當 “救火隊長”。伊朗呢,滿心以為中國會幫它頂住美國壓力,可到頭來,還是得自己硬扛。
這倆國家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國際政治里,沒人會為了 “道義” 去犧牲自己的利益。中國跟他們的關系,是 “生意伙伴”,不是 “生死兄弟”。你想靠我,沒問題,但別指望我替你扛雷。
說白了,俄羅斯、伊朗和中國之間的關系,遠沒有表面上那么鐵。中俄關系看著親密,但俄羅斯心里清楚,中國崛起對它既是機會也是威脅。
伊朗跟中國的合作,也是各取所需,沒多少 “革命友誼”。這三國湊一塊,更像是 “臨時搭伙”,而不是鐵板一塊。
拿 “一帶一路” 來說,中國在中東和歐亞的布局,俄羅斯和伊朗都想搭車。可中國心里有數,這倆國家自己都一堆麻煩,靠不住。
中國更愿意跟穩(wěn)定的國家做生意,比如沙特、阿聯酋這些 “有錢的主”,而不是把寶全押在俄羅斯和伊朗身上。
六、啟示:利益才是硬道理
俄羅斯和伊朗的錯覺,給咱們一個大啟發(fā):國際政治不是過家家,想靠 “道德綁架” 拉盟友下水,門都沒有。國家之間,利益是硬道理。你沒籌碼,就別指望別人為你拼命。
中國在這場博弈里,玩得挺明白 —— 既不做 “冤大頭”,也不當 “炮灰”,穩(wěn)扎穩(wěn)打,走自己的路。
正如王毅外長在巴黎會見記者時所說,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端。在烏克蘭危機中,中國也堅持勸和促談,不向沖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
國際社會是 “弱肉強食” 的叢林,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國早就看透了這一點,與其找 “救命稻草”,不如把自己鍛造成定海神針。自立自強才有話語權,這才是中國在西方主導秩序下站穩(wěn)腳跟的終極密碼!
結語
俄伊的 “錯覺”,本質上是對中國外交智慧的誤判。中國的崛起,靠的是自身的實力和清醒的戰(zhàn)略,而非依賴所謂的 “盟友”。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國際舞臺上,中國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穩(wěn)扎穩(wěn)打,不被任何一方綁架。這,才是真正的大國風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