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7日那個夜里,美軍突然叫停SpaceX火箭項目。馬斯克建黨才過了兩天。
誰都沒想到,特朗普會這么狠。要知道SpaceX扛著美國84%的火箭發射任務,這等于是拿國家安全開玩笑。
特朗普圖什么?這場撕破臉的較量會把美國拖到哪里去?
這招真夠狠的
說實話,馬斯克估計做夢都沒想到,特朗普的反擊會來得這么快、這么狠。
7月5日下午,馬斯克還在社交媒體上興奮地宣布成立"美國黨"。他像個剛拿到新玩具的孩子,連發三條推文,說要代表那80%被兩黨政治搞得心煩的美國人。這家伙還特意強調,不是要當總統,就是想在2026年中期選舉時拿下幾個關鍵席位,專門給特朗普添堵。
哪成想,話音剛落,美軍這一出手,簡直把所有人都看懵了。
約翰斯頓環礁這個地方,說起來也夠諷刺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軍在那里搞了幾十次核試驗,放射性钚污染得土壤都發綠光。越戰時期,這里又成了化學武器墳場,橙劑、芥子氣什么毒玩意兒都往那里倒。幾十年過去了,美國政府從來沒想過要認真清理這爛攤子。
現在倒好,SpaceX想在那里建個火箭著陸場,環保組織突然就跳出來了,說要保護海鳥繁殖,擔心火箭噪音會破壞生態。這話聽著就像在開玩笑——一個被核輻射泡了幾十年的地方,還談什么生態保護?
更絕的是,這份環保報告的發布時間,卡得比瑞士鐘表還準。馬斯克剛宣布建黨,報告就出來了。美國空軍接到報告,立馬就說要"重新評估項目的環境影響"。話說回來,馬斯克手里的牌,比特朗普想的要硬得多。
手里攥著美國命根子
特朗普可能沒算到這一點——馬斯克早就不是個普通商人了。
這家伙的SpaceX,現在就像美國的"生命臍帶",連著國家安全的每一根神經。84%這個數字聽著不大,可這意味著啥?意味著美國十次火箭發射,八次半都得靠馬斯克。藍色起源、火箭實驗室這些同行,加起來都頂不上SpaceX一個零頭。
更要命的是載人航天這塊。自從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宇航員上國際空間站,就只能坐馬斯克的"龍飛船"。要是這家伙一賭氣不干了,美國又得厚著臉皮去買俄羅斯的"聯盟號"船票。想想看,堂堂超級大國,連自己的宇航員都送不上天,那臉往哪兒擱?
還有特朗普最寶貝的"金穹"導彈防御系統。這個耗資900億美元的大項目,核心就是SpaceX的星鏈衛星群。沒有這些衛星在天上24小時盯著,什么導彈防御都是瞎扯。可以說,美國未來的國土安全,有一大半攥在馬斯克手里。
NASA內部有份報告,措辭相當直白:如果SpaceX停止合作,美國在軌道發射能力上將出現"災難性空白"。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沒了馬斯克,美國太空計劃得趴窩。
五角大樓的將軍們現在也急了眼。他們私下里到處打聽,誰能接替SpaceX的活兒。可轉了一圈發現,短期內根本找不到替代品。藍色起源的火箭還在實驗室里,火箭實驗室規模太小,根本扛不起大梁。說起來,這倆人的梁子結得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哥倆好到死對頭
還記得幾年前嗎?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系好得跟親兄弟似的。
特朗普第一次當總統時,對馬斯克那叫一個器重。SpaceX拿到了NASA的大單,特斯拉享受著政府補貼,馬斯克在白宮進進出出,就像自己家一樣。那時候特朗普逢人就夸:"埃隆是個天才,美國需要這樣的企業家。"
可好景不長。2025年,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后,開始挑選NASA局長。他相中的那個人,明顯更偏向傳統軍工企業,對SpaceX這種私人太空公司不太感冒。馬斯克當時心里得多憋屈——明明自己為美國太空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憑啥要被邊緣化?
更讓馬斯克不爽的是,特朗普開始頻繁批評他的"火星移民計劃",說這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不如把資源投到地球上的基礎設施建設。這話聽起來有道理,可對馬斯克來說就像是在否定他的人生夢想。
矛盾在去年徹底爆發。馬斯克在一次采訪中暗示,某些政客"思維過于陳舊,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伐"。雖然沒點名,但誰都知道他說的是特朗普。特朗普當天就在社交媒體上回擊:"有些人賺了錢就忘記了誰給他們的機會。"
兩人的關系從那時起就像脫了軌的火車,越滑越遠。馬斯克估計想的是"你個老頭也敢小瞧我?",特朗普大概琢磨著"你個商人也敢跟我叫板?"。
到了今年7月,馬斯克干脆撕破臉皮,成立"美國黨"。這招不僅是在挑戰特朗普的權威,更是在動搖整個兩黨制的根基。特朗普再能忍,也忍不了這個。
可接下來的事,誰都猜不到結果會這么慘烈。
沒人能贏的游戲
眼下這局面,就像兩個人拿著刀子互相指著對方,誰都不敢真的捅下去,但也不敢先放下武器。
如果特朗普真的一條道走到黑,把SpaceX往死里整,美國的太空霸權估計得涼一半。中國的航天技術突飛猛進,俄羅斯雖然經濟困難但火箭技術還在,印度也在奮起直追。美國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搞內訌,豈不是把優勢拱手讓人?
可馬斯克也不好過。SpaceX再牛,也得靠政府合同吃飯。那220億美元的聯邦訂單,占了公司營收的大頭。特朗普要是真動了殺心,全面封殺SpaceX,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就得土崩瓦解。到時候別說火星移民了,連地球上的日子都不好過。
更諷刺的是,這場斗爭還牽扯到美國的全球競爭力。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看著這場鬧劇,估計都快笑出聲了。中國的空間站正在穩步建設,嫦娥探月、天問探火,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地推進。
你說,美國這是圖啥呢?為了一點面子問題,把國家戰略都搭進去,值得嗎?華盛頓的智庫學者們現在也坐不住了。有人警告說,這種"自相殘殺"的做法,最終受益的只會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還有人建議,雙方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找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可以這倆人的脾氣,真妥協估計也不容易。特朗普睚眥必報,從來不吃虧;馬斯克桀驁不馴,天不怕地不怕。兩個同樣固執的人撞在一起,不撞得頭破血流是不會罷休的。那個7月的夜里,改變的可能不只是兩個人的命運,還有整個美國的太空雄心。
結語
這場看似突發的沖突,實則暴露了美國制度設計的根本缺陷:當科技寡頭的力量膨脹到足以左右國家安全時,傳統的權力制衡已經失靈。特朗普想證明政治權威不容挑戰,馬斯克要捍衛商業帝國的獨立性,結果兩敗俱傷,讓美國的戰略對手坐收漁利。
面對這種新型的權力博弈,你認為未來的美國會選擇妥協共存,還是徹底重塑游戲規則?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