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面積達94.7萬畝,全國開設潛江龍蝦品牌店超4000家,“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527.2億元……7月10日,湖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潛江市落實“蝦十條”的工作情況,成果亮眼。
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臺“蝦十條”,明確“潛江龍蝦”為湖北唯一小龍蝦區域公共品牌。兩年來,潛江通過實施一產提效、二產提質、三產提級、品牌提檔“四大工程”,推動龍蝦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70億元,年交易總量達80萬噸,實現跨越式發展。
潛江市副市長王冰表示,下一步,潛江市將聚焦四季有蝦、工廠養殖、標準制定、精深加工、菜品創新等關鍵環節精準突破,推動“潛江龍蝦”由一季紅變四季紅、由一桌紅變滿堂紅、由一城紅變天下紅,加快形成千億龍蝦特色產業集群,為湖北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貢獻潛江力量。
破局季節瓶頸 實現“四季有蝦”
曾為“夏日限定”的潛江龍蝦,如今已打破“春賣蝦苗夏賣蝦,寒冬臘月空塘趴”的季節性桎梏,實現全年穩定供應。
這一突破源于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7家科研單位創新的“四季有蝦”模式。通過池塘精養、溫棚土池養蝦、工廠化養蝦、稻田養蝦等多種技術創新,升級“蝦+稻+N”立體共作模式,構建了小龍蝦“四季宜居”生態。
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章云介紹,“四季有蝦”模式在提升市場占有率、提升養殖效益與增強產業韌性等方面成效顯著。
數據顯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潛江市累計上市冬蝦約2.4萬噸,實現產值約21.9億元,有效填補了冬季小龍蝦市場供應空白。“四季有蝦”模式還大幅提升了單位面積產出和土地利用率,畝平均節約苗種成本1000元,畝均增收超2000元。產業韌性進一步增強,有效規避了傳統蝦稻模式集中上市導致的價格“波谷”,推動“潛江龍蝦”由一季紅變四季紅。
全產業鏈標準 鮮味直達全國
從“量增”到“質升”的跨越,離不開標準化體系的支撐。
依托中央廚房的“克級精準調味”“活蝦現燒”技術,配合線上小程序下單與同城1小時配送,目前武漢已布局8個提貨窗口,打通“從產地到餐桌”鏈路,讓異地消費者便捷享受新鮮美味。潛江市商務局局長楊盛介紹,“剛推出的潛江龍蝦‘蝦卡’涵蓋288元至1288元的組合套餐,支持配送到家或門店提貨。”
除“蝦卡”外,“百城萬店”工程已推動全國開設潛江龍蝦品牌店超4000家,采用其食材與標準的餐飲店超1萬家,通過統一品牌標識、裝修風格和菜品標準,形成全國連鎖矩陣。
物流與市場體系建設同樣提速: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聯動全國27個分中心,構建“一主多元”格局,高峰期日均交易量達1500噸。今年上半年交易17.7萬噸,產值75.27億元。1094家企業入駐供應鏈平臺,結合物流大數據中心與“蝦谷云倉”,形成以潛江為起點的4至14小時全國冷鏈配送圈,讓“潛江鮮”高效觸達終端。
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擁介紹,圍繞養殖、加工、流通、餐飲全產業鏈,潛江已構建涵蓋6大子體系、18項標準的《潛江龍蝦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其中主導研制標準40項,深度參與7項國家、省級標準,在新興領域掌握標準制定主動權。
在養殖端,《小龍蝦池塘四季養殖技術規程》等2項省級標準,推動傳統養殖向四季均衡生產轉型,打破季節性供應限制,為“四季有蝦”提供技術支撐。
在加工端,《預制調理小龍蝦生產經營衛生規范》地方標準,對原輔材料、生產過程等關鍵環節全程管控,筑牢加工產品質量防線,助力精深加工突破。
在流通端,《小龍蝦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實現冷鏈領域重大突破,支撐48小時鮮活率達94%,讓“潛江鮮”走向全國。
在餐飲端,《潛江油燜大蝦烹飪指南》與“明廚亮灶+標準化連鎖”模式結合,推動2000余家餐飲店品質升級,確保各地消費者嘗到地道風味。
全鏈條標準體系形成“環境可監測、操作有規程、安全能追溯”格局,推動產業從“量增”邁向“質升”,讓“潛江標準”成為行業風向標。
(支點財經記者 張宵祎 張藝涵)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