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園
有這樣一門寶藏課程
它不僅帶你穿梭于知識的殿堂
更讓你在實地行走中觸摸歷史的脈絡
從南海神廟到廣州海事博物館
從黃埔古港到珠江新城的城中村
這堂課的知識需要用腳步“丈量”
在一次次“Citywalk”里
同學們不僅用足跡求索灣區熱土
更用心靈感悟文化脈動
完成了關于“身份認同”
與“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
它就是學校首批“聞道”系列
課程思政精品通識教育課程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文化研學》
咖啡香里的文化密碼
這門課的校內教室設在大學城校區
仁厚里美育基地的書香韻咖啡館
這里不僅是課堂
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文化空間
為何選擇這里
這要從仁厚里美育基地的
文化底蘊與空間特質說起
仁厚里美育基地
坐落于琴湖湖畔
依托仁厚里古民居建筑群打造
這片典型的嶺南傳統建筑
倚山面水,形成 “負陰抱陽” 格局
散發著濃郁的藝術氣息
承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價值
同時它也是
大學城校區的特色校園文化品牌
承擔著傳承優秀文化、美育教育、
學術交流等育人功能
紅色版畫美育教育普及基地
“我們希望營造更好的氛圍
讓同學們更好地融入,
獲得更真實的體驗”
課程負責人、
新聞與傳播學院孫珉副教授這樣說
課堂上
孫珉、黃漢林、蘇宏元、黃有東、陳映、
周可、鄭宇丹等7位教師輪番登場
分別聚焦
“城市的起源與古代的城市”
“文學中的城市”
“嶺南文化中的城市美學”
“影像中的城市”
“城市中的時間和空間”
“城市文化的多面性”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歷史與全球化未來”
等主題
7位老師,7個主題
看似獨立,實則緊密相連
它們如同拼圖的碎片
共同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文化的完整圖景
——從歷史到現代
從文學到影像
從美學到文化多樣性
再到全球化視野下展望大灣區的未來走向
層層遞進,相互呼應
共同構建了一個立體、多元、動態的
大灣區城市文化體系
帶你全方位領略其獨特魅力
正如陳映老師
在“城市中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中所言
城市不僅是故事背景
更是文化身份與集體記憶的象征
用腳步丈量文化脈動
教室之外
還有更多精彩等著同學們去探索
在課程的兩次實地研學活動中
同學們走出教室
在步履間探索這片土地
在親歷中感受文化底蘊
第一次研學
同學們跟隨孫珉老師
沿廣州傳統中軸線開啟旅程
這條線不僅是地理軸線
更是文化與歷史的軸線
同學們感受歷史與現代交織
傳統與創新融合的廣州韻味
仿佛穿越回古代
觸摸歷史脈搏
在南越王博物院研學
南越國是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立的政權
是中原民族與古越族的結合
南越國宮署遺址疊壓13個歷史時期
是一部廣州兩千多年發展的無字史書
一位同學分享道:
“我從河北石家莊來
在南越王博物院聽趙佗故事
他和我一樣千里赴粵
在這里建立王朝,太了不起
讓我和歷史有了共情”
南越王宮多用石質材料
故稱“石頭城”
同學們走近古越國人民的生活
了解廣府、潮汕、客家文化
“我相信,
廣州將沿這條中軸線,
傳承歷史,創新發展,書寫新篇章”
第二次研學主題是“近現代的廣州歷史”
由黃漢林老師帶隊
從人民公園到中山紀念堂
3小時的行程
同學們邊走邊看邊聽
在人民公園展廳聽取介紹
人民公園的大門
沒有圍欄,只有石門與招牌
從全面封閉到推倒圍墻
從"第一公園"到"人民公園"
無不體現著"人民公園為人民"的理念
“這次研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
一個城市名片的構建
有的代表歷史特色,如人民公園
有的憑視覺沖擊關聯城市,如小蠻腰”
在中山紀念堂研學
同學們還走進珠江新城的城中村
看到城市發展的另一面
傳統的街邊小吃、新興的創意小店
老街舊巷、現代都市
同學們用鏡頭記錄下這些珍貴的瞬間
感受城市文化的多元與包容
“這些城中村雖然看起來有些破舊
但它們保留了許多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記憶”
“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不應該拋棄這些傳統
而應該找到一種融合的方式
讓它們共同存在”
這些討論拓寬了視野
更加深了對文化的理解
“通過親身行走、觀察與思考
我更加明白了廣州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它是時間沉淀下來的寶藏
是在歷史與現代中不斷蛻變、不斷前行的城市”
從課堂到未來
這門課的意義遠不止于課堂
它最重要的意義在于
內心喚醒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在行走、觀察、思考中建立文化自信
這是一次文化之旅
更是一次心靈之旅
課程結束后
同學們對大灣區文化理解更深
對這片土地情感更厚
經濟與金融學院 劉海鑫:“漫步于廣州,豪邁感在心里迅速發芽,千年歷史觸手可及。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放眼廣州城!”
旅游管理系 鄭佳琳:“兩次研學之旅讓我明白,歷史不僅存在于博物館的展柜中,也流淌在街頭巷尾的煙火里,滋養著城市的靈魂。”
印度尼西亞留學生 ANDREW SALAM:“來廣州讀大學,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想不到這個城市有這么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物,還有琳瑯滿目的美食,我喜歡逛北京路,古今融合特別好。”
課程結束時
同學們以研學報告、影像、
創意設計等多種形式
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
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他們的所見所感
更傳遞了他們對大灣區文化的熱愛
看到這里
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呢?
別著急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文化研學》
第二期課程將于
2026年春季學期再度啟航
期待你屆時參與
讓我們一起繼續繪制
屬于新時代青年的大灣區文化地圖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教務處 新聞與傳播學院
圖:受訪者提供 黃煥棠
文:李嘉奇
微信編輯:鮑恩
初審:鮑恩
二審:盧慶雷
終審:鄒浩
華工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郵箱:hgxcb@scut.edu.cn
“分享”“點贊”“在看”,記得一鍵三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