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45歲的李女士(化名)在體檢時
胃鏡檢查發現胃竇部
有一處黏膜粗糙糜爛
這一發現讓她感到十分不安
因為這樣的病變
可能預示著嚴重的健康問題
帶著擔憂,她來到第九〇〇醫院消化內科尋求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在王雯主任的建議下,李女士接受了內鏡精查。
通過電子染色和放大技術,王雯在李女士胃竇部發現了一處僅2~3mm大小的早期癌變。這一發現雖然令人震驚,但意味著病變尚處于早期階段,仍有治愈的可能,為李女士帶來了希望。
經過內鏡精查,確認了李女士胃竇部的病灶存在癌變風險。由于發現及時,王雯主任團隊通過內鏡下微創手術成功切除了病變組織。
病理結果顯示為早期胃癌,這一結果讓李女士和家人松了一口氣。術后,李女士恢復良好。
▲王雯主任團隊
王雯介紹,消化道早癌包括早期食管癌、胃癌和結直腸癌等。大部分消化道早癌可通過內鏡下微創手術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超90%,而晚期治療效果差、生存率低。
內鏡精查是檢出消化道早癌的最有效手段,通過放大、染色等技術,可初步判斷病灶性質、分化程度和浸潤深度,指導精準活檢及評估是否適合內鏡下微創切除。
常見的內鏡精查技術包括色素內鏡、電子染色內鏡、放大內鏡等。
常規內鏡下如發現可疑癌變病灶,也需進一步精查,例如食管紅斑、黏膜粗糙糜爛、血管紋理消失;胃黏膜糜爛、隆起、色調改變,萎縮性胃炎伴上皮內瘤變;大腸黏膜側向發育性腫瘤、息肉可疑癌變等。
內鏡檢查前的準備事項:
禁食6小時以上,禁水2小時以上;有梗阻或不全梗阻癥狀者需延長禁食禁水時間,必要時洗胃。
檢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緩解緊張情緒,囑其平靜呼吸、避免吞咽口水,以減少惡心反應。
檢查前10分鐘口服祛黏液劑(如鏈霉蛋白酶)和祛泡劑(如二甲基硅油、西甲硅油),以清除胃內黏液和氣泡,提高微小病變檢出率。
檢查前5分鐘含服1%鹽酸達克羅寧膠漿或1%利多卡因膠漿(5~10毫升),或進行咽部噴霧麻醉。
有條件者可在麻醉師監護下實施靜脈鎮靜/麻醉,提升檢查舒適度。
王雯提醒,了解消化道早癌的內鏡精查技術及注意事項,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顯著提高治愈率。通過內鏡技術,在癌癥早期階段干預,可大幅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陳坤
通訊員:陳玲玲、詹紅麗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