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超”話題掀起區域關注熱潮,滁州與瑯琊山的熱度同步攀升卻各有焦點——前者因與“南哥”的密切關系備受矚目,后者憑“瑯琊煙雨”與“日出盛景”刷屏社交平臺。
這種看似“各火各的”的景象,實則是一座城市多元魅力的生動綻放:既有山水人文的千年積淀,亦有現代發展的蓬勃脈動,兩者并行不悖,共同勾勒出滁州立體而豐盈的城市畫像。
近期社交平臺上瑯琊山的日出分享
瑯琊山:從文學經典到網紅地標,文化魅力的當代綻放
瑯琊山的熱度,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鳴。歐陽修筆下“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意境,為這片山林注入了永恒的詩意內核。醉翁亭作為“天下第一亭”的實體存在,不僅是文人墨客追慕的文化符號,更成為普通游客觸摸歷史、對話經典的紐帶。碑刻間的筆墨留香、瑯琊寺的晨鐘暮鼓,讓這里的每一寸山水都浸透著人文氣息,成為長三角地區尋幽訪古的首選之地。
而在社交媒體時代,瑯琊山又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破圈”。雨季時“云霧漫過亭臺”的煙雨江南意境,晨光中“霞光與古閣同框”的絕美日出,精準擊中了當代人對浪漫場景的向往。年輕人扛著相機守候的不僅是風景,更是一場可分享、可傳播的生活美學體驗。
這種“古典意境+現代場景”的融合,讓瑯琊山既守住了文化根脈,又煥發了新的活力——它不再是書本里的靜態文字,而是可感知、可參與的動態文化現場。
這里的“火”,是自然與人文的雙重饋贈,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它證明了滁州的文化底蘊從不是沉睡的歷史,而是能與當下生活產生深度連接的鮮活力量。
滁州:從皖東門戶到活力新城,發展動能的全面釋放
滁州的熱度,則書寫著一座城市的奮進篇章。作為皖東門戶,滁州地處合肥、南京之間,是長三角一體化中心區城市、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重要成員,坐擁“雙圈籍”地利,形成“左右逢源”的開放格局。這一地理優勢被精準轉化為發展動能:依托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滁州打造浦口-南譙、頂山-汊河等8個跨省產業合作平臺,數量與體量均列安徽第一,成為承接高端產業轉移的“黃金走廊”。
承接產業轉移時展現的魄力,新興制造業崛起時迸發的活力,讓這座城市在區域經濟版圖中愈發耀眼,十年間,滁州GDP從1596億躍升至4034億,是近十年全國進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滁寧城際鐵路、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不是“依附”的注解,而是區域協同發展中“主動擁抱、互利共贏”的智慧選擇——它既借勢發展,又保持自身特色,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崛起之路,凸顯“借勢而不依附”的獨立發展意識。
從“環滁皆山”到“環滁皆產業”,這座改革發源地正以開放聚變、創新質變、產業裂變,“火”出了產業強勁的"經濟高地"。
共生而非割裂:多元魅力成就立體滁州
瑯琊山與滁州的“各有焦點”,從來不是對立的分流,而是互補的交響。瑯琊山的文化魅力,為滁州的現代發展注入了獨特的精神標識——當一座城市既有醉翁亭的詩意,又有產業園區的活力,才更顯立體與真實;而滁州的整體發展,也為瑯琊山的文化傳承提供了堅實支撐——經濟的繁榮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這片山林,城市的宜居屬性讓文化體驗得以延伸。
瑯琊山的晨光吸引追尋詩意與美的目光,明中都吸引人們觸摸歷史的脈搏,小崗村吸引人們從這里讀懂中國農村的變革力量,產業發展凝聚奔赴時代進步的動能。這不是“各火各的”割裂,而是“各美其美”的和諧——就像一幅畫卷,既要有山水的靈秀,也要有城郭的氣韻,才能引人入勝。
從瑯琊山的晨鐘暮鼓到蘇滁產業園的機器轟鳴,從清流關的千年驛道到城際鐵路的呼嘯飛馳,滁州的每一面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種多元共生的狀態,正是城市發展成熟的標志:它不刻意追求單一的熱度標簽,而是坦然展現歷史的厚度、自然的美度、發展的速度與生活的溫度。
當人們談論滁州時,既能想起“環滁皆山也”的千古名篇,也能說起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奮進故事——這,才是滁州最動人的模樣。
部分圖源抖音、小紅書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復審:嚴 慧,終審:高 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