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銀行這個權重板塊的擾動,上證指數看起來是失真的。此時應該看全A等權指數,整體就不會那么焦慮,但該指數離均線還是太遠,未來是價格回歸均線?還是均線去迎合價格?
越上漲越焦慮
越上漲越焦慮,相信這是大家目前的心理狀態,至少我目前是這個狀態。
全A等權指數創下新高,銀行板塊走出不講理的牛市,科技板塊除了創新藥和CPO,幾乎刷不到存在感。
4月2日至7月11日,兩市成交額前50的公司,竟然有13家公司跑輸主要指數。細看這13家公司,股民基礎深厚,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持有這些公司或相關行業的公司。
作為對比,來看漲幅靠前的10家公司,涉及行業主要是創新藥、穩定幣。又一次驗證那句話:要信早信。
這一對比下來,指數高舉高打,熱門板塊交替輪動和持倉股不痛不癢,換成是你,能不焦慮嗎?
“獨樂樂”還是“眾樂樂”?
如果只有銀行板塊的“獨樂樂”,那么這種牛市對廣大投資者意義不大,股市定位已經從“融資功能”轉向“投融兼備”,我們更需要“眾樂樂”的牛市。
那么,這段時間的行情是“眾樂樂”還是“獨樂樂”呢?只需要看成交額放量的板塊分布即可。
行情從6月23日起漲,我們只需要統計6月24日起的板塊放量情況即可。為方便對比,我們截取2月5日那段放量上漲行情來作為參考。
可以看到,雖然我們普遍懷疑大盤是被銀行拉起來的,但成交額前5行業的交易占比并不高,遠不及2月份那波行情。這說明當下并非“單騎闖關”的極端結構牛市,而是“眾樂樂”行情,只是熱點并不在大家普遍持股的范圍內。
一些思路
第一,思維謹慎,但交易要做多
“思維謹慎,交易做多”,這是我本周在社群里強調的觀點。
首先,現在上倉位的話,大概率是后知后覺,成本上我們處于劣勢,后知后覺下決不能盲目看多,很容易高位接盤+自我麻痹。
因此,要時刻保持對后市的謹慎態度,一旦行情不對(突發利空或者券商股熄火),后知后覺上的倉位可以立馬退出來。
其次,情緒寶數據已處于情緒頂部,投資性價比偏低。所以,這個窗口不上倉位也是合理的,普通投資者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時間成本,就是比耐心。
第二,緊跟增量邏輯。
中報窗口已經到來,近期稀土的異動非常明顯。從我在社群里分享稀土板塊的邏輯開始,現在才第二天,核心邏輯源于訂單恢復和產品漲價預期。
除了稀土等業績增量方向外,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增量方向:穩定幣、險資入市。
香港穩定幣相關政策是互聯網金融板塊乃至券商板塊上漲的重要驅動,這是主線熱門方向。
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則是權重板塊持續長牛的保障。
第三,潛伏事件節點
現在已進入7月中旬,關于軍工板塊的事件驅動,小二在社群里一直在提,“八一”建軍節、9月3日閱兵,都可能是炒作節點,適合事先潛伏。
(小二哥)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