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636期】
國 內 航 天
嫦娥六號揭示月背玄武巖的超虧損月幔源區特征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對嫦娥六號玄武巖樣品開展了巖石礦物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綜合分析,成功反演嫦娥六號玄武巖的巖漿演化過程,提出南極-艾特肯(SPA)盆地內玄武巖極其虧損月幔源區形成的兩種機制,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
月海玄武巖,是由月幔部分熔融產生的巖漿上升噴發至月表形成,是探索月球內部物質組成和熱演化的重要窗口。
但月球正面與背面在玄武巖分布、月幔性質、月殼厚度和化學成分等方面存在顯著的不對稱性,這種差異的成因,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難題。
此前科學家提出了諸多假設,包括月球早期巖漿洋(LMO)不對稱結晶、月幔不對稱對流、正背面大規模撞擊作用等,來解釋月球的不對稱性成因。從美國阿波羅計劃到中國嫦娥五號,所有月球采樣任務均集中在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樣本的缺乏,使得背面月幔特征一直是未解之謎。
2024年6月25日,中國嫦娥六號任務成功從SPA盆地內月海玄武巖區域帶回了首批月球背面樣品,為研究背面月幔的組成和性質,提供了獨特契機,為解決月球二分性成因提供全新的限制條件。
▲南極-艾特肯盆地內月海玄武巖的分布以及嫦娥六號著陸點。
科研人員利用嫦娥六號返回樣品中28億年前低鈦月海玄武巖屑,開展了詳細的巖相學、礦物化學和Sr-Nd同位素分析,全面揭示了嫦娥六號玄武巖的地球化學組成特征,并提出嫦娥六號玄武巖的兩種巖漿演化模型。
·模型一:LMO結晶形成的深部含石榴石相虧損月幔,經歷1%-1.5%小比例部分熔融,并伴隨66%-75%的分離結晶作用產生玄武質巖漿;
·模型二:受到SPA撞擊或后期火山活動引起的熔體抽取后,淺部虧損月幔源區經過0.7%-1.0%小比例部分熔融,0-40%分離結晶作用產生嫦娥六號玄武質巖漿。
以上兩種巖漿的不同形成過程,對于月球演化歷史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
如果嫦娥六號玄武巖源自不受熔體提取影響的深部月幔源區,則LMO結晶造成了嫦娥六號超虧損月幔的形成。這表明月幔源區在LMO結晶過程中正面和背面可能是對稱的,月球正背面的顯著差異,可能是后期月質作用改造結果的“表象”。
如果嫦娥六號玄武巖源自相對較淺的月幔源區,則超虧損月幔形成與SPA撞擊或后期火山活動引起的熔體提取作用有關。這一過程不僅會導致嫦娥六號月幔源區的不相容微量元素的虧損,還會造成揮發性元素丟失以及同位素分餾。這對于太陽系內小天體表面廣泛發育的大規模撞擊作用,可能引發上地幔熔融進而促進類地天體的早期殼-幔分異演化過程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南極-艾特肯(SPA)撞擊對深部月幔的影響及隨后嫦娥六號玄武巖的形成模型。
無論嫦娥六號玄武巖是源自LMO結晶殘余,還是后期因熔體提取而造成的虧損,南極-艾特肯盆地之下的超虧損月幔都為了解早期月球的殼-幔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
該研究為月球背面首份玄武巖樣品的巖石成因和月幔源區特征提供了關鍵的科學數據。
(來源:中科院之聲 微信公眾號)
“江蘇地質號”衛星出征
2025年7月10日,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園舉行“江蘇地質號”衛星的出征儀式。公司及合作單位的領導和職工代表參加活動,共同歡送衛星運輸車隊出征。
“江蘇地質號”衛星(“吉林一號”寬幅02B07星)是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蘇省地質局聯合研制的大幅寬、高分辨光學遙感衛星,旨在大幅提升江蘇全域衛星影像覆蓋與高精度監測能力,實現礦產資源勘查精度升級與國土空間生態精細化管控。“吉林一號”寬幅02B系列衛星作為目前國際上最輕的超大幅寬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可為用戶提供150km幅寬、0.5m分辨率的高清衛星影像產品,具備可批產、大幅寬、高分辨、高速數傳的特點。
此次出征的衛星將于近期在黃海附近海域擇期發射,發射成功后,將進一步擴增“吉林一號”星座大幅寬、高分辨遙感信息資源,可為國土資源普查、智慧城市、農林業開發等領域提供更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來源:吉林一號 微信公眾號)
國 際 航 天
美國太空部隊為深化國際協作,發布首份《國際合作伙伴戰略》
美“太空軍官網”7月8日報道,美國太空部隊于8日發布首份《國際合作伙伴戰略》,旨在通過深化與盟友及合作伙伴的協作,確保太空領域的安全、穩定與可持續性。
該戰略聚焦三大長期目標:賦能盟友和合作伙伴成為戰力倍增器、保障數據與能力的互操作性及信息共享最大化、在部隊設計(Force Design)、部隊發展(Force Development)和部隊運用(Force Employment)全譜系中實現整合;并制定三大關鍵行動方向以實現目標。此戰略以2024年《商業太空戰略》為基礎,致力于構建整合多方能力的混合架構。太空部隊任命保羅·戈弗雷空軍元帥負責相關事務,強調通過國際合作增強太空安全與韌性,遏制潛在對手,確保太空領域的和平可持續利用。
(來源:航天快響 微信公眾號)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編輯 | 劉俞希
校對|劉心繼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