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7月11日訊(記者 姜曉 通訊員 任富國 郭雅南)昨日上午,記者走進山東鼎立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效昆蟲養殖基地,這里沒有傳統養殖場的異味,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高效運轉的自動化生產線。種雞場的糞污經過預處理后,被送入專門的養殖車間,接種昆蟲幼蟲。車間內,密密麻麻的昆蟲幼蟲正在忙碌地“工作”。這些幼蟲以糞污為食,在短短幾天內就能將糞污完全分解。經過8天到12天的轉化,這些幼蟲就能將糞污高效消納,分解為兩種產品:昆蟲鮮蟲和雞糞蟲沙。這一過程,不僅解決了養殖糞污的污染難題,更能將廢棄物轉化為高價值產品。
煙臺錨定農業綠色發展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力破解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難題,探索出了一條循環農業的新路徑。
從“廢物”到“寶貝”的神奇之旅
“以前,雞糞處理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不僅氣味難聞,還容易污染環境。”山東鼎立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月平介紹,“現在,這些雞糞成了‘寶貝’。經過昆蟲的轉化,它們變成了高蛋白的昆蟲飼料和優質的生物有機肥。”
在車間內,張月平拿起一條正在蠕動的幼蟲向記者展示,“這些昆蟲鮮蟲可以直接用于水產養殖。它們富含高蛋白,是水產養殖的優質飼料。”經過風選、清洗和漂燙后,這些鮮蟲被冷凍儲存,可以直接投放到水產養殖池中。而經過烘干處理后的蟲干,或者進一步深加工得到的蟲油、蟲粉,則成為水產、寵物飼料的優質原料。
“別小看這些蟲子,它們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張月平自豪地說,“以蠅蛆為例,其蟲干的水分僅為8.0%,粗蛋白含量高達50.16%;黑水虻蟲干的水分僅為5.14%,粗蛋白含量達到46.86%。這些昆蟲的蛋白含量與國標魚粉、豆粕相當,完全可以替代傳統飼料成分。”第三方資質機構的檢測數據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昆蟲產品中的18項氨基酸總和、維生素E族及維生素B2等微量營養元素遠超標準下限,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極為豐富。
“這些數據為昆蟲蛋白的產業化應用筑牢了科學根基。”張月平說,“我們相信,昆蟲蛋白將成為未來飼料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從“糞污”到“肥料”的生態循環
除了昆蟲鮮蟲和飼料原料,雞糞蟲沙也并非無用之物。經過深度發酵后,這些蟲沙成為改良土壤的生態有機肥。這種有機肥不僅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還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我們已經將這種生態有機肥應用到周邊的農田中,效果非常好。”張月平介紹道,“使用這種有機肥的農田,土壤更加疏松,作物生長更加旺盛。而且,這種有機肥完全來源于自然,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非常環保。”
如今,這套自動化生產線日處理糞污可達30噸到50噸,可產出昆蟲鮮蟲3到5噸、蟲沙生物有機肥10噸。它不僅解決了養殖糞污的污染問題,還減少了對化肥和魚粉的依賴,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以科技賦能循環經濟
從糞污到“蟲寶”,從單一處理到全產業鏈利用,山東鼎立農牧的創新實踐,正是煙臺農業以科技賦能循環經濟的生動注腳。近年來,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通過科技創新破解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難題,引導企業探索循環農業新路徑。
小昆蟲正在創造大奇跡。它們不僅“吃”掉了廢棄物,更奏響了農業綠色轉型的新樂章。這是一場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也是一次對傳統農業模式的深刻變革。“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模式,讓更多人看到農業廢棄物的潛在價值。”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廣此類綠色發展模式,以點帶面構建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體系,讓‘變廢為寶’的樂章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持續奏響,讓綠色成為煙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