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華高考省狀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考上清華的;或者是,我的孩子是清華高考省狀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把孩子培養進清華的。網上的育兒博主,大體就這兩種類型。
一種是自身很優秀,屬于高材生、高學歷,他們憑借自己的成功經驗,教你如何復制成功。另一種呢,是孩子很出色,爹媽一下子就搖身一變成了教育專家,把生了個聰明孩子包裝成獨家秘籍,教你怎樣培養優秀孩子。
其實除了這兩種主流的育兒博主,還有我這種非主流的。我自己沒什么出色的地方,孩子目前看著也沒多突出,未來發展也不好說。我所有的育兒知識,幾乎都來自書本或者科學研究,像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以及一些育兒書籍。
要是你,你會相信誰呢?是自身優秀的,還是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又或者是我這種紙上談兵的?按理來說,選擇前兩種似乎更靠譜,畢竟人家有成功的結果和經驗。
但這事兒得仔細琢磨,其實前兩種存在一些問題。他們的邏輯都是:我能行,你按我的方法來,也能復制我的成功。大家想想,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邏輯靠得住嗎?孩子之間,性格、智商、所處環境都有很大差異。同樣的方法,用在小A身上能成就小A,用在小B身上可能就毀了小B。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幸存者偏差,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特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換個角度想,如果成功經驗可以復制,那這世上還會有教不好的孩子嗎?甚至窮人都可能不存在了吧。那你還費勁去復制他們的教育經驗干嘛,直接復制馬云、馬化騰、董宇輝的成功經驗,掙個幾億幾十億,還愁孩子學習不好、考不上好大學嗎?
所以,信我這種紙上談兵的,是不是反而稍微靠譜點呢?我說說理由。
首先,我這種紙上談兵的育兒博主,依托的是科學知識。教育學表明,孩子大腦發育有階段,不能強行拔高;心理學指出,孩子有安全感才敢探索,吼罵只會適得其反;腦科學說明,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兒童發展心理學則揭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這些理論和研究,都是經過大量樣本驗證的,出現幸存者偏差的概率很小。對于帶孩子,我對某個人的成功或失敗經驗沒興趣,覺得沒什么參考價值。我只關注人類幼崽這個群體的共性,相比某個人的成功經驗,我更愿意用大量樣本驗證過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這就是我理解的科學育兒。
其次,我們沒有包袱,分享的內容比較真實。前兩種博主,他們的人設和權威都建立在“成功”二字上,這就會出現問題。他們能承認自己方法有局限性嗎?能說運氣很重要嗎?能說孩子天生聰明是基礎嗎?肯定不能。一旦承認,人設就崩塌了,課還怎么賣?所以他們只能拼命鼓吹自己成功就是因為方法用對了。
而我,我沒什么成就,孩子將來說不定在工地搬磚,但這并不影響科學知識的正確性。我做的事很簡單,就是個知識搬運工,把大家感興趣的育兒知識、可能踩的坑,用大家能接受的語言和方法表達出來。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該信誰呢?
我是真心覺得,誰的話都別全信,包括我在抖音上說的,任何一個博主的話都僅供參考。我剛才說了,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無法復制,所以前兩種博主的話不能全信。而我講的育兒知識,也是經過我二次加工的,我理解得準不準確、有沒有夾帶私貨、有沒有斷章取義,都是未知數。所以我更建議大家,任何博主的話都可以聽,但一定要帶著懷疑的態度,聽完自己去查閱相關資料驗證一下,這才是正確做法。有句話叫“兼聽則明”,就是這個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