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10日報道,一位知名物理學家認為,他已解開了一個巨型不明天體飛掠太陽系來源之謎。哈佛大學物理學家阿維·勒布和學生研究員肖赫魯茲·卡哈羅夫追蹤了名為3I/ATLAS的星際天體的運行軌跡,發現其來自銀河系盤面較厚區域,那里分布著眾多年邁恒星。
這個直徑19.2公里、以每小時24萬公里速度飛行的天體,如今被認為比已有46億年歷史的太陽還要古老。
“簡而言之,3I/ATLAS是我們宇宙街區中的‘長者’之一。”勒布說道。盡管天文學家仍在等待這個高速飛行的龐然大物更靠近地球,但勒布透露,3I/ATLAS已開始顯現出可能是彗星的跡象。
這位科學家將其與2019年飛掠太陽系的星際彗星2I/鮑里索夫進行了對比。地球望遠鏡的初步觀測也暗示,3I/ATLAS可能是一顆巨型彗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指出,這個神秘天體似乎被一團氣體和塵埃云所環繞,并拖著一條短尾。
這項新研究還深入探究了另外兩個飛掠太陽系的星際天體——鮑里索夫和1I/奧陌陌的神秘起源。勒布仍堅持認為,奧陌陌可能是一艘外星探測器,而非太空巖石。勒布和卡哈羅夫發現,這三個天體在穿越太空時,都比太陽更靠近銀河系中心數千光年。
銀河系呈扁平盤狀圍繞中心旋轉,中間薄層是年輕恒星形成的地方,而較厚層則聚集著年邁恒星。數十億年來,這些恒星因星團或星系碰撞等引力作用而分散開來。通過追溯3I/ATLAS的運行軌跡,勒布發現它在銀河系中垂直穿越了更長的距離,比太陽偏離銀河系扁平中心平面的程度更大。
這表明該天體比我們的太陽系更古老,且起源于銀河系中一個位于中平面(即穿過銀河系中心的假想平面)上方約數千光年的區域。作為參考,我們的太陽系位于中心平面約一千光年范圍內。
3I/ATLAS的起源地被認為由恒星、氣體和塵埃組成,其中年邁恒星因在宇宙中旅行時間更長而分布更廣。勒布的研究發現,3I/ATLAS穿越銀河系部分區域到達我們的太陽系,耗時約8億年。
科學家們利用相對于太陽附近恒星平均運動(即本地靜止標準)的速度,追蹤了另外兩個星際天體的軌跡。勒布表示,在2017年進入我們的太陽系之前,奧陌陌正沿著一條相對穩定的路徑向鄰近恒星移動,這表明它來自年輕恒星聚集的薄盤區域。
根據《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奧陌陌穿越銀河系盤面另一側耗時約10億年。
與已有46億多年歷史的3I/ATLAS相比,年齡在10億至20億年之間的奧陌陌,就像是宇宙中的“孩童”。
與此同時,2I/鮑里索夫的軌跡與太陽更為相似,表明其年齡與我們的母星相仿,如同在140億年歷史的宇宙中漂浮的“青年”。
這顆彗星從年輕恒星聚集的薄盤區域出發,穿越銀河系到達我們的太陽系,耗時約17億年。
盡管2I/鮑里索夫被歸類為彗星,且3I/ATLAS可能也將如此,但勒布一直堅持認為,奧陌陌具有太多奇異特征,不能排除它是不明飛行物的可能性。
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年前奧陌陌飛掠太陽系時,速度出現了意外的增加——這一現象無法用任何行星、衛星或太陽的引力來解釋。
“1I/奧陌陌與2I/鮑里索夫和3I/ATLAS相比顯得異常,不僅因為它比它們年輕得多,還因為它具有極端的盤狀形狀、表現出非引力加速度,且沒有顯示出任何彗星活動的跡象。”勒布周三在Medium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天文學家將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持續追蹤3I/ATLAS,該天體預計將于12月17日最接近地球。
科學家預測,這個神秘天體不會靠近地球。按照目前的軌跡,它將與地球保持2.4個天文單位的距離(3.68億公里)。
一個天文單位(AU)等于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即14880萬公里。從技術上講,3I/ATLAS已經進入了太陽系,截至7月2日,它與地球的距離為3.8個天文單位。預計在10月,這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將最接近一顆行星,與火星的距離將縮短至0.4個天文單位(5920萬公里)。
科學家們將利用智利的魯賓天文臺以及太空中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設備,收集有關其軌跡的信息。
他們希望確認3I/ATLAS是否按預期路線飛行:10月下旬飛掠太陽,12月以安全距離飛掠地球,然后于2026年3月飛掠木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