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先生
明明是瑕疵水果,卻通過“改名換姓”在互聯網迅速走紅——據7月8日《新京報》報道,眼下正值桃類水果集中上市,一種表皮乃至果肉帶有裂痕的“爆炸桃”在網絡走紅,銷量激增。專家表示,所謂“爆炸桃”實為因品種特性、天氣影響或管理不當導致的裂果,一般被視為瑕疵品,很少在線下渠道銷售。一些商家宣稱其為“稀有產品”、“甜到爆炸”,讓消費者誤以為是新品種。
近年來,水果通過“改名換姓”“制造噱頭”成為網紅產品,以虛假宣傳掩蓋真實品質的情形屢見不鮮。
明明是因為各種原因“長殘”的瑕疵水果,卻被包裝成“甜6倍”的“稀有品種”;明明裂縫容易藏污納垢、加速腐敗變質,卻被宣傳為“裂縫越大越甜”……在商家煞有介事的賣力吆喝下,消費者很難不相信?!氨ㄌ摇变N量短時間內激增,就是很好的例子。
(電商平臺銷售的“爆炸桃”。圖源:新京報官微)
“爆炸桃”成為網紅商品的路徑其實是當下營銷套路的一個縮影——“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strong>換句話說,在某些商家眼里,商品本身是什么、有什么價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二落點”,即營銷時能編出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并且讓消費者愿意相信和掏錢。
比如,普通梨經高溫加工被包裝成“藏烏梨”,宣稱來自青藏地區;貴妃芒的畸形果被冠以“辣椒芒”之名在線上售賣;普通黑葡萄涂上油脂,搖身一變成為“嘉寶果”哄騙不明就里的消費者……
這些“普信商品”(注:很普通卻十分自信)的共同點是“標簽化敘事”,即先立個特殊的“人設”,再編個特別的背景,然后講一堆“有的沒的”的故事,“情懷”就出來了。而這些操作,都是為了掩蓋商品本身的普通、不足甚至瑕疵,進而換取流量、打造“高端局”。
令人遺憾的是,除了部分水果等商品常用上述方式忽悠消費者外,一些“正規軍”產品也時?!按虿贿^就加入”,由此帶來的傷害則更深遠。比如,很多知名產品都通過注冊商標擁有了自身獨特的IP,然而,現實中很多商標卻“僅供參考”,甚至主打一個渾水摸魚,諸如“一品牛肉干”實則是“一品?!迸频呢i肉干等案例不勝枚舉。
(圖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從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制造噱頭,到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再到利用信息差、空間差開展不公平交易、不公平競爭,這些營銷套路的本質是通過“文字游戲”“擦邊”更優質的產品,進而獲得溢價,背后是對消費者的一場場精心算計,最終不僅侵害消費者利益、透支消費者信任,還擾亂市場秩序,折損商標注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當這類操作能換來真金白銀且屢試不爽,顯然會形成負面激勵作用,讓套路產業化運作成為日常。比如,有些平臺商家已經開始公然銷售瑕疵商品營銷課。一旦優質產品長期處于不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消費者一再被卷入“標簽化敘事”營造的陷阱,網絡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或許都將面臨災難性影響。
營銷套路大行其道,表面是競爭內卷,實則是競爭失序。在“突圍”的過程中,各出奇招本無可厚非,但絕不能讓顛倒黑白擊穿法律、道德和基本認知的底線——滿嘴跑火車與營銷創新是兩回事。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