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文化素養的提升,藝術家的創作也在不斷地革新。青年書畫家逯遠對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有著獨到的展現。他不拘泥于古人和先賢的繪畫、書寫之道,在傳承傳統元素的同時,不斷突破自我,嘗試創新,拓寬了傳統畫的人文境界,從而為其獨到的繪畫語言和畫風奠定了基礎。
逯遠在創作的道路上務實,他堅持人民藝術為人民的思想,多畫、多寫大眾喜愛和對社會有用的作品。其畫風簡樸,主題鮮明,有意境,有空間,有情趣,回味無窮,他善于用意境代替語言,用傳神的畫筆,勾勒出新時代的錦繡河山;他的書法平實而又玄妙,頗具“龍跳天門,虎臥崗闕”之風韻。“與字對話,讓字說話”是逯遠在書寫過程中所推崇的一種藝術境界。
以逯遠繪畫作品《定風波》為例,其魅力在于其既有富有想象力的以虛寫實、以神寫形之美,又有現實的審美指向。換言之,這成為現代語境下充滿人文精神氣息的想象性飛揚。畫面上,云霧繚繞,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世界。那輕盈的云霧,如同仙女的紗裙,縹縹緲緲,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而畫面中水的靜謐,承載著歲月的滄桑。逯遠以獨特的筆觸和色彩,將這一安然的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逯遠繪畫作品
左:《天山腳下》
右:《三陽開泰》
逯遠的藝術得益于書畫兼修,既以書入畫,用筆滯澀渾厚,又拙重蒼茫,以畫入書,使他的書畫獲得了鮮明的形式感和可視性的特點。這種書畫相互融通的創作方式,使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新穎獨特,內容上更加豐富多彩。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藝術的魅力。
以逯遠書法作品《人生十雅》為例,他在領會了前人的藝術觀之后,依自己的理解書寫了這一名篇。在形式感、可視性與點線運用中,都獨具要領。他巧妙地運用了楷書的工整與行書的流暢,每一個字都仿佛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共同譜寫了一曲美妙的樂章。從境界格局入手,逯遠在剛柔相濟之中,以疏密、虛實,用墨濃淡、干濕的演繹與變化,給人以感染與審美享受。
逯遠繪畫作品
左:《塞外故居》
右:《庭院深深》
特別是其草書《寵辱不驚》《其行己》兩幅作品,更是展現了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字體雖大小有別,但氣定神閑之心態與雍容大度的境界,都得到形象化表露。他運用細膩的筆觸和嚴謹的構圖,將書法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字都如同一個沉思的智者,靜靜地訴說著內心的感悟。而在《空山新雨后》中,他則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勾勒出充滿雅趣的意境。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懷。
在書寫《猶如蓮花不著水》中,逯遠更是將書法的藝術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風格元氣充沛,清新脫俗,沉穩與飄逸并存,灑脫之情溢于毫端。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讓人感受什么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逯遠書法作品
上:《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
下:《東坡云·蘇軾》
除了書法和繪畫,逯遠還對篆刻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認為,篆刻是書法和繪畫的延伸和補充,是藝術家表達情感、展現個性的另一種方式。因此,他在篆刻創作上也下足了功夫,不斷鉆研和探索。他的篆刻作品,無論是印章還是閑章,都充滿了古樸典雅的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他善于運用各種刀法和章法,將文字和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篆刻風格。
逯遠的藝術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和積累逐漸形成的。他深知藝術的道路充滿了艱辛和挑戰,但他從未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和熱愛。他始終保持著一顆謙遜的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他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生動、更加有生命力。
(徐恩存)
作品欣賞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