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90%以上身體都很差。工作常熬夜、應酬要喝酒、飲食作息不規律…你的肝,還好嗎?“肝虛者,筋急也。皮枯者,肝熱也。肌肉斑點者,肝風也。人之色青者,肝傷也。”很多人以為眼睛干澀、記憶力下降、失眠易怒都只是小毛病,不以為然,長期忽視患上大病的例子數不勝數。
而且肝是五臟六腑中最沉默最能隱忍的器官,不到大病的時候,是不會哇哇叫痛發作的,不想胃病,胃脹胃痛,胃可是一點都不忍的。肺病得了,就咳嗽,就鼻塞,哮喘,讓你不得不治。據報道,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肝癌,肝癌是不可逆的疾病,治愈率幾乎很低。所以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談肝癌就幾乎知道是死期來臨。
肝不好的四種表現
1、指甲變形:指甲凸起或凹陷,肝臟可能在喊救命!中醫說“肝管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肝臟有毒,指甲先知
2、乳腺脹痛:經期前乳房脹痛加劇?肝經“堵車”了!乳腺是肝經的必經之路,毒素堆積,乳腺增生就來報到,經期氣血旺盛,脹痛更明顯。
3、情緒低落:心情總抑郁?肝臟排毒不暢!肝臟是情緒的“遙控器”,毒素堵了,氣就不順,壞情緒就找上門。
4、臉部問題多:偏頭痛、臉頰痘、痛經來?肝臟排毒不暢,后院起火!臉部兩側和小腹是肝經、膽經的領地,排毒不暢,這里就先遭殃。
艾灸養肝的原理
艾灸,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瑰寶,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它通過點燃用艾葉制成的艾絨、艾柱或艾條,產生的溫熱刺激作用于人體穴位。這種溫熱之力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氣血運行更加順暢。從經絡學說的角度來看,人體經絡就像是一張縱橫交錯的網絡,將各個臟腑器官聯系在一起。艾灸的溫熱刺激可以通過經絡傳導到肝臟,調節肝臟的氣血運行。
艾葉本身就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等功效。在艾灸過程中,艾葉的藥效會隨著溫熱之力滲透到體內,起到滋養肝臟的作用。同時,艾灸還能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這對于保護肝臟免受外界病原體的侵害和維持肝臟的正常功能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艾灸養肝穴位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這個穴位是肝臟在背部的“反應點”,艾灸肝俞穴就像是給肝臟做了一次深層的“按摩”。它可以滋養肝陰、柔肝養血,對于緩解肝臟的氣血不足有著顯著的效果。
同時,肝俞穴還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能夠調節肝臟的氣機,使肝氣舒暢,避免肝氣郁結。經常艾灸肝俞穴,可以改善因肝郁氣滯引起的脅肋脹痛、煩躁易怒等癥狀,讓肝臟在一個舒暢的環境中更好地發揮其功能。
2、期門穴
期門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位于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是肝經的募穴,是調理肝的重要穴位。艾灸期門穴可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對于肝郁氣滯、胸脅脹痛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還能調理肝脾、清熱利濕,可用于治療肝氣郁結導致的脅痛脹滿、脅下積聚、乳癰、乳癖、氣厥以及肝氣郁結、橫逆克土導致的胃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饑不欲食等病癥。
3、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配合太沖穴使用,可以達到調和氣血運行、疏肝解郁、舒緩情緒的作用。
4、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下 3 寸。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足三里是一個保健要穴,但它對于養肝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肝臟的氣血充足與否與脾胃的功能密切相關。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健運脾胃,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充足的氣血可以滋養肝臟,維持肝臟的正常功能。此外,足三里穴還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通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來保護肝臟免受疾病的侵害。
5、太沖穴
太沖穴在足背,第 1、2 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它被稱為人體的“出氣筒”,是肝經的原穴。艾灸太沖穴對于調節肝火有著獨特的功效。當我們情緒激動、壓力過大或者飲食不當時,很容易導致肝火旺盛,出現頭暈目眩、面紅目赤、口苦咽干等癥狀。艾灸太沖穴可以平肝潛陽,清瀉肝火,使上亢的陽氣得以平復,讓我們的情緒更加平穩,身體也會感覺更加清爽。而且,太沖穴還能調理氣血,對于女性因肝郁氣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分享文章及視頻,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請隨時聯系。文章及視頻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以上內容包含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