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岐黃薪火傳,健康伴鄉行” 實踐團走進偶爸養老公司,以 “八段錦教學 + 中醫理療服務 + 線上直播科普” 為脈絡,開展健康服務日活動。從晨光熹微到夕陽西下,團隊用傳統中醫智慧,為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老人編織身心守護網,探索中醫助力養老的實踐路徑。
一、八段錦:晨光里的 “動養處方”
養老公司活動中心,木質地板映著晨暉。實踐團成員李欣奕成為老人的 “養生領路人”:“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雙手托天理三焦……” 參與到學習活動的一位老人跟讀口令,伸展、扭轉間,銀白發絲隨動作輕擺。
細節里的中醫智慧:每完成一組動作,李欣奕都會俯身糾正細節 —— 幫李奶奶調整 “弓步角度”,教老人展開 “托天手掌”。“‘雙手托天’拉伸三焦經,調暢氣機,對高血壓調理關鍵;‘左右開弓’疏肝膽,助力血脂代謝。” 專業講解讓老人恍然大悟:“原來慢悠悠的動作,藏著這么多門道!”
直播打破空間邊界:與此同時,成員侯世芳架起手機支架,將八段錦教學同步直播。鏡頭里,老人認真跟練的神情與動作細節清晰呈現,彈幕區瞬間熱鬧:“奶奶姿勢好標準!”“高血壓患者練這個會頭暈嗎?” 侯世芳及時回應:“動作需舒緩,血壓波動期建議暫停,最好遵醫囑……” 一場線下運動課,借由網絡輻射至萬千三高群體。
信任建立的溫度:面對部分老人對針灸的顧慮,實踐團先以按摩、艾灸建立信任。72 歲的陳爺爺最初拒絕扎針,體驗完艾灸后主動提出:“能不能試試足三里?聽你們說對控糖好?!?這種轉變,讓成員們深知:專業與耐心,是中醫走近老人的密鑰。老人反饋:“按完太沖穴,頭暈真輕了!”“以后每天在家練八段錦!” 老人們的反饋,成為最生動的認可。養老公司負責人也感慨:“這種‘動養 + 理療 + 科普’的模式,把中醫養生變成了‘日常事’,老人們太需要了?!?/p>
(實踐團成員帶領老人練習八段錦。魏顯權供圖)
二、理療服務:艾香與銀針里的 “溫養哲學”
午后,理療室艾草飄香。實踐團成員張藉尹手持艾灸盒,為 80 歲的張奶奶溫灸大椎穴:“奶奶,覺得燙就說,我們調高度?!?張奶奶閉眼輕吟:“暖烘烘的,肩膀僵勁散了!” 不遠處,成員楊明怡為老人針刺足三里,邊行針邊科普:“這個穴位健脾和胃,輔助控糖,您回家也能按揉?!?/p>
定制化服務與碎片化科普:按摩區里,團隊針對三高癥狀 “辨證施術”—— 為高血壓老人按揉太沖穴平肝降壓,為高血脂老人捏拿脾俞穴健脾化濁。65 歲的王阿姨享受完按摩后,攥著成員李欣奕的手追問:“剛才教的內關穴,真能緩解頭暈?” 小李笑著演示:“您看,腕橫紋上三指,這樣按最有效!” 服務全程,“穴位作用”“日常養護法” 隨理療自然傳遞,老人們紛紛拍照記錄。
(圖為實踐團為老人演示艾灸操作,講解養生知識 魏顯權供圖)
三、直播 + 服務:中醫養老的 “破圈” 探索
活動尾聲,實踐團復盤發現:直播中,“中醫是否真能調三高” 的質疑仍存;服務時,老人對理療安全性的擔憂未消。但這些問題,恰成為探索的方向。
負責人視角:“八段錦直播突破空間限制,理療服務直擊痛點,科普融入日常 —— 我們在嘗試讓中醫‘觸手可及’?!?實踐團負責人張藉尹坦言,“但更重要的是,讓老人明白‘為什么有效’,比如八段錦促進氣血循環、艾灸溫通經絡的機理?!?/p>
(現場講解直播界面,彈幕互動熱烈 侯世芳供圖)
結語:讓岐黃智慧扎根養老土壤
從晨光中的八段錦,到午后的艾香銀針,再到直播里的句句答疑,“岐黃薪火傳” 實踐團的一天,是中醫養老服務的微縮切片。在老齡化加劇、慢性病高發的當下,如何讓中醫智慧更精準地服務老年群體?實踐團給出的答案是:以專業技法為骨,以長期科普為血,讓 “動養、溫養、智養” 貫穿養老日常。
當最后一位老人帶著 “回家按內關穴” 的叮囑離去,實踐團成員們明白:這場關于中醫養老的探索,才剛剛啟程。未來,他們將繼續以 “接地氣” 的服務,讓岐黃薪火在鄉土養老的土壤里,燒得更旺。
通訊員:魏顯權
“岐黃薪火傳,健康伴鄉行” 實踐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