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巧刷視頻刷到了冬瓜,那今天就說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們如何在30多度的、沒有空調、沒有風扇的日子里怎么避暑呢。
本文專寫一種東西——冬瓜,還剛好巧了,冬瓜剛好夏天成熟
兔年頂呱呱角色---冬瓜
先介紹一下,這可是本土瓜呀(冬瓜起源于中國和東印度,廣泛分布于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就有栽培記載。
冬瓜因瓜熟之際,瓜皮表面會蒙上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被稱為“白瓜”。再者,因為其外形為橢圓形,也酷似睡覺時所使用的枕頭,因此也有“枕瓜”的別名。
之所以古人會抱著冬瓜避暑,是因為它的 "體質"。作為含水量高達 96% 的 "天然水袋",冬瓜就像一個會呼吸的涼枕,當人體接觸時,表皮溫度迅速傳導到冬瓜內部,就像給皮膚敷了一層冰毛巾。實驗數據顯示,抱著冬瓜睡一小時,皮膚溫度能下降 2-3℃,這種物理降溫效果堪比便攜式冰袋。
更絕的是,冬瓜內部結構類似海綿,能較好地保持低溫。即使連續使用一小時,冬瓜表面溫度仍能保持在 25℃左右,遠低于人體 36℃的平均體溫。這就好比抱著一個天然的 "水冷空調",既能吸收熱量,又不會像冰塊那樣迅速融化。
不僅如此,從中醫理論上看,冬瓜皮作為一種中藥材水煎內服,它還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與作用等。
古人抱瓜古書也有記載,明代學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識》(1644年)中明確記載:“夏月以冬瓜鎮心涼體”,證明至少400年前此法已流行于江南民間。
在乾隆時期的《江南通志》中,也曾記載:“江南地區暑夜抱冬瓜以眠,可以去痱毒。”
這充分說明了在當時,抱冬瓜睡覺不僅是一種消暑的手段,還被認為有助于預防和消除痱子等夏季常見的皮膚問題。
此外,古代雖沒有現代發達的記錄手段,但從一些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和口口相傳的經驗中,也能發現抱冬瓜睡覺的影子。
例如,在一些南方農村地區,老人們常常會將冬瓜洗凈,讓孩子在炎熱的夏夜抱著入睡,以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說了這么多,那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冬瓜呢?誒嘿,我知道
優先選擇 10-15 斤的中型冬瓜,表皮光滑無斑點。過大的冬瓜重量壓迫感強,過小則降溫時效短。
并且,在使用之前呢還需要用溫水徹底洗凈表皮白霜和絨毛(這個不出去就有點小小的扎人),晾干后用薄棉布包裹,既能防止皮膚過敏,又能延長涼感時間。
睡覺時,采用抱著或摟著的方式,著重為四肢降溫,避免腹部直接接觸。
最后提醒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對于脾胃虛寒、陽虛體質的人群,以及體弱畏寒的老人和兒童來說,需要謹慎使用,或者采用一些改良的方式,如放在枕邊局部降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