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英國賣出的10輛車中,就有一輛來自我們的國產品牌。
我可沒亂說,根據英國汽車制造商與貿易商協會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車在英國的市占率首次突破10%,達到18944輛,并且上半年整體市場份額也突破了8%。
雖然之前不少中國車企都大張旗鼓地談出海,但是在歐洲市場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而英國作為勞斯萊斯、路虎的老家,在歐洲車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品牌怎么一下子就突破了?
目前在英國賣得最好的國產車是名爵,6月一共售出7562輛,市占率為4.0%。名爵在英國其實有點先天優勢,算是英國“本土”品牌,于1924年在牛津創立,只不過后來在2005年被中國車企收購,現隸屬于上汽集團。
名爵在英國有ZS EV、MG4 EV、MG HS等車型在售,有著英倫顏值、中國智造與高性價比優勢,在當地想不火都難。
比亞迪在英國市場也如魚得水,6月賣了4583輛,同比大漲557.5%,DOLPHIN SURF(海鷗(參數丨圖片))、SEALION 7(海獅07)、Atto 3(元PLUS)都是當地熱銷車型。
另外奇瑞旗下的Jaecoo、Omoda兩大子品牌在英國賣得也不錯,加起來的月銷量有近4000輛。另外,奇瑞的后勁很足,去年9月才開始進入英國市場,有現在這樣的成績可喜可賀。
主要是奇瑞的顏值很符合英國人的審美,而且配置豐富、價格便宜,銷量一路飄紅在意料之中。
不過蛋糕就那么大,有人多就有人少,特斯拉和歐洲老牌車企表示很受傷。先來看特斯拉,今年英國銷量出現明顯下滑,5月甚至同比暴跌45.8%,僅剩1758輛。與之相反的是,比亞迪同期銷量翻倍增長,看來對特斯拉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另外大眾等老牌車企的日子也不好過,在低價電動車領域被比亞迪、MG壓制,比如MG4 EV,起售價不到3萬英鎊,比同級別的大眾ID.3便宜15%左右,而且續航還多出80公里。
也就是說,中國新能源車正好填補了歐洲老牌大廠在電動化轉型中的空缺,而且物美價廉的特點,也讓英國人不再迷信德系、日系溢價。
不過在英國賣得好就意味著在歐洲也賣得好嗎?
據汽車行業數據分析供應商JatoAnalytics的調查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品牌在歐盟市場占比為4.3%,其中在法國市場為2.7%,在德國市場僅為1.6%。
換言之,中國車在歐洲其他市場的銷量表現還有待進步。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中國車的英國銷量一枝獨秀呢?
大家都知道,去年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采取了高額關稅,對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反補貼稅,大大增加了中國車企在歐盟市場的銷售成本。
但是英國和法國、德國不同,早在2020年1月就已經正式脫歐,只對汽車征收10%的關稅。所以中國車進入英國的成本相比歐洲其他市場會更低,部分車型的售價因此更低一些。
并且英國人對外國品牌的接受度也更高,當地約九成新車都來自海外品牌,主要原因是英國沒有本土平價品牌,大家熟知的路虎也是印度塔塔集團的。
而德國、法國等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汽車巨頭,中國車要想在這些國家的市場上分一杯羹,困難可想而知。
雖說中國車企在英國的銷量還不錯,但是在出海的路上還是有很多挑戰。
前面提到的關稅就是一大難題,除了歐盟外,北美對中國電動車也有著巨額關稅,目前美國對中國車加征25%關稅,而加拿大加征100%關稅。雖然英國關稅目前對中國電動車還算友好,但保不齊哪一天就會變臉。
另外售后也是個問題,比如中國車在英國的汽車零部件主要靠進口,導致維修周期長達一兩個月,明顯影響了用車體驗。
不過這一問題中國車企已經在努力解決,例如比亞迪計劃投資超20億英鎊在英國建廠,零跑計劃2026年實現50%零部件本地化。
除此之外,外國人對中國車“廉價”的刻板印象也需要扭轉,國產品牌還得在設計、智能化、服務上繼續砸錢。
這就讓我想到了十年前的中國手機,也曾被貼上“低端山寨”標簽,但是如今華為、小米在歐洲高端市場已經能和蘋果掰手腕。中國手機的劇本,或許正在國產車上重演。
國產車在英國單月市占率突破10%,是中國車企出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雖然目前在英國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要想在歐洲其他地區、北美等市場也取得同樣的成績,困難也不少。
不過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滿大街跑中國車的場景,將不僅僅出現在英國,而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