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駕駛技術快速迭代的2025年,比亞迪以"天神之眼"系統實現技術突破,成為全球首個在智能泊車場景達到L4級自動駕駛水平并承諾"車企全責"的新能源車企。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展示了中國品牌的科技實力,更通過"兜底承諾"重構了智能駕駛責任體系,為行業發展樹立新標桿。
技術突破:全場景智能泊車生態構建
比亞迪此次技術升級通過三大創新維度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功能層面,新增的三速泊車模式(快/中/慢三檔調節)配合車頭泊入、偏置泊車等創新功能,將標準車位泊車時間壓縮至38秒,窄車位通過自動收后視鏡功能將最小通過寬度縮減至車身+20cm。安全性能方面,升級的毫米波雷達與視覺融合系統可識別5cm高度的懸空障礙物,結合"預碰撞三級預警"機制使泊車事故率下降92%。更關鍵的是,比亞迪建立了行業首個智能泊車事故數據庫,通過車云協同系統實時記錄數據,為技術迭代提供支撐。
責任重構:開創車企兜底新模式
比亞迪同步發布的《智能泊車安全承諾白皮書》確立了三重保障機制:首先明確在中國市場所有天神之眼車輛因系統異常導致的事故,比亞迪承擔100%賠償責任;其次建立"直通售后"快速通道,用戶無需保險報案即可在72小時內完成理賠;最重要的是承諾事故處理不影響次年保費。這一模式直擊行業痛點——據數據顯示,2024年智能駕駛投訴中67%涉及責任認定糾紛,比亞迪的解決方案為此類爭議提供了實踐范本。
系統升級:OTA推送構建智能駕駛新體驗
本次史上最大規模OTA升級覆蓋天神之眼A/B/C三大平臺百萬臺車輛,包含15項核心功能迭代。行車場景擴展顯著,新增的19類復雜工況處理能力使環島通行效率提升30%,窄路多把掉頭功能攻克了傳統智駕系統難以應對的極限場景。安全防護方面,AEB系統新增兩輪車識別模塊,夜間檢測距離延伸至120米,120km/h時速下的"兩段式舒適剎停"算法將減速度控制在0.6g以內,兼顧安全性與舒適性。
產業影響:技術普惠推動行業進化
比亞迪的突破源于其構建的完整技術生態:全球9大研發中心、超5000人的智駕工程師團隊、年產能400萬輛的智慧工廠,以及累計500億公里行駛數據形成的場景庫。目前天神之眼車型保有量突破100萬臺,形成"用戶規模→數據積累→技術迭代"的正向循環。這種將L4級技術下放至20萬級車型的普惠策略,使比亞迪智駕采納率達63%,遠超行業38%的平均水平。
此次技術突破預示著智能駕駛發展進入新階段:在責任體系方面推動從"用戶自擔風險"向"技術自信兜底"轉變;在技術普及層面加速L4功能向大眾市場滲透;在產業生態上帶動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配套產業鏈升級。正如比亞迪所倡導的"好技術,人人可享"理念,這場由中國企業主導的技術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