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大醫精誠”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信陽市人民醫院開展醫德醫風典型案例和先進事跡系列宣傳活動,通過展示醫務人員立足崗位踐行大醫精誠的動人風采,激勵全院職工將“人民醫院為人民”的辦院宗旨融入日常診療工作,以仁愛之心踐行職業操守。
蔣勝昌個人事跡
有人說,醫生是與時間賽跑的人,也是最能守護生命溫度的人。信陽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二蔣勝昌主任始終堅信:醫術是根,醫德是魂。每當穿上白大褂,他接過的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醫德,是刻進骨子里的仁愛之心
對生命的敬畏與悲憫,融入在與患者相處的每一個細節里。曾經,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機會,蔣主任每次查房時,他總強撐著說“我沒事”,眼神里卻藏著難以掩飾的恐懼。蔣勝昌意識到,比起單純的治療,患者更需要的是傾聽與理解。于是他每次多留5分鐘,聽患者聊家人和過往的故事,為其制定姑息治療方案,聯系公益組織減輕經濟負擔。臨終前,患者攥著他的手說:“蔣主任,謝謝你讓我最后這段日子活得有尊嚴。”那一刻,蔣勝昌更加明白,真正的醫者不僅要治“病”,更要醫“心”。
醫風,是扛在肩頭的責任擔當
普外科手術臺上,每一刀都關乎生死。曾有位直腸癌患者,合并嚴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手術風險極高。家屬輾轉多家醫院被拒后,懷揣最后希望來到我院。蔣勝昌團隊沒有猶豫,立即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最終憑借嫻熟的腹腔鏡技術順利完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于術后第8天出院。出院前,患者握著蔣勝昌的手哽咽道:“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這樣的案例讓他深知:醫風不是口號,是明知困難也絕不推諉的責任擔當,更是頂著千鈞重擔也要護患者周全的勇往無前。蔣勝昌團隊堅持“能微創不開放”的原則,只為讓患者少痛苦、早康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仁心”。
廉潔,是永不褪色的職業底色
廉潔是職業精神最純凈的底色,是融入血脈的品格。曾有位患者家屬術后悄悄塞來紅包,蔣勝昌委婉拒絕并告知患者:“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如果真想表達感謝,就配合做好術后康復治療,早日出院。”在科室里,蔣勝昌帶領團隊始終踐行“無紅包科室”承諾,設立患者滿意度二維碼,主動公開費用清單。因為他們深知,廉潔不是約束,而是對職業尊嚴的捍衛——唯有干干凈凈行醫,才能坦坦蕩蕩面對患者的目光。
精進,是永不止步的自我修行
醫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醫德醫風的升華,離不開技術的精進。為讓肝癌患者獲得更精準的治療,蔣勝昌團隊率先開展“熒光染色+術中超聲腹腔鏡下肝癌根治術”,利用分子影像技術精準定位腫瘤邊界;同時引入“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不僅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蔣勝昌深知:只有成為更優秀的醫者,才能不辜負患者的性命相托。
醫路漫漫,初心如炬
二十七年的醫路長途中,蔣勝昌用一個個具體的瞬間,把“醫者”二字映得滾燙。查房時的每一聲問候,手術臺上的每一個精準動作,拒絕紅包時的堅定神情,這些早已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串聯成照亮前路的星火,這份對職業的敬畏、對生命的赤誠,正在悄然傳遞。(通訊員 吳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