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 在陜西的地界上,愛國將領(lǐng)宋哲元做了一件讓后世爭議不休的事情,刀殺俘虜。
他放話說,自己寧愿背負千古罵名,也要把這5000人全部殺掉。
宋哲元
俘虜投降,本來應該從輕處理,但宋哲元卻一視同仁,仍然從重發(fā)落。
這個做法,怎么看都不該是一個名將所為,但他并不后悔。
為什么寧愿自己背鍋,宋哲元也要殺俘虜?這群人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
宋哲元是國民黨第29軍的名將,隸屬于馮玉祥的部隊,手下有一支王牌,大刀隊,橫掃敵寇不在話下,面對日本侵略者也是相當勇猛。
這支隊伍,可以說是馮玉祥的一塊招牌,由宋哲元親手鍛造出來的招牌。
上世紀20年代中后期,他們把這塊招牌連同熱兵器隊伍一起,用在了剿匪工作當中。
而他們的出征地,是馮玉祥最熟悉的地方之一,陜西。
那段時間,陜西的局勢,只能用混亂不堪四個字來形容。
馮玉祥
由于大軍閥領(lǐng)導不力,所以各路軍閥都在這里混戰(zhàn)。
再加上一堆亂世當中落草為寇的土匪頭子,他們瘋狂召集兵馬,各路土匪也混戰(zhàn)不休。
打打殺殺是常有的事情,整個陜西亂成了一鍋粥。
如果國民黨想要掌控全中國的局勢,那就必須要把陜西土匪橫行的問題解決掉。
而且這群土匪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經(jīng)常攻擊正規(guī)軍部隊,這也讓馮玉祥相當惱怒。
所以無論如何,這場硬仗,他們是必須要打的。
宋哲元領(lǐng)命出征,他打算先從最難啃的骨頭入手,只要把最不容易對付的人解決掉,積累相應的剿匪經(jīng)驗,等之后展開布局,一定會更加順利。
基于這個戰(zhàn)術(shù),他首先要對付的就是一個名叫黨玉琨的土匪頭子。
黨玉琨此人大大小小也算是個人才,在軍事上很有天賦,所以才能吸引那么多土匪部眾為他效力。
但這份天賦卻沒被他用在正道上,全被他用在了欺壓百姓和爭權(quán)奪利的歪門邪道上。
圖丨黨玉琨
雖然黨玉琨名聲在外,不過落在宋哲元的眼里,此人也不過就是個烏合之眾的頭子。
像這樣的一支烏合之眾的隊伍,根本用不著太多重視,正規(guī)軍日常接受艱苦訓練,裝備條件都勝過土匪,所以這場仗應該不成問題。
圖丨剿匪
正因為如此,宋哲元也沒打算采用什么精妙的戰(zhàn)術(shù),而是直接搬出重火力,打算一舉進攻,強勢鎮(zhèn)壓對手。
結(jié)果他沒想到,黨玉琨居然不甘示弱,而且不落下風。
對方像是早就預料到他想采用的攻城辦法,提前做好了準備,整個防守陣線不說固若金湯,最起碼也是穩(wěn)穩(wěn)當當,絕不可能被他輕易突破。
在連續(xù)打了幾天,十幾天,甚至幾個月,戰(zhàn)局都沒有明顯進展的時候,宋哲元終于也按捺不住了。
看來黨玉琨不可小覷,他也必須重新調(diào)整。想辦法來一場聲東擊西的好戲。
他十分確定,聲東擊西一定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具體的行動該怎么展開,這還需要從長計議。
他打算在明面上穩(wěn)住黨玉琨,繼續(xù)維持之前的進攻戰(zhàn)術(shù),仍舊用火力來填補進攻空缺。
不過這并不是他主要的目的,而是為了吸引黨玉琨注意的手段。
背地里,他會派出另一批精銳人馬,從側(cè)邊挖地道,一點點靠近黨玉琨的陣地,當雙方的距離縮減到合適的長度時,他們將會在里面埋下炸藥包。
只要宋哲元一聲令下,炸藥包馬上被引燃,火力支援迅速配合,黨玉琨和他的土匪部隊絕對招架不住。
宋哲元
這個計劃簡直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后續(xù)的推進也非常順利。
之前怎么啃也啃不下的硬骨頭,在宋哲元的巧妙辦法之下,順利被他拿下,黨玉琨本人也戰(zhàn)死在城中。
土匪本來就是沒什么凝聚力的隊伍,當他們意識到大勢已去的時候,前前后后總共5000人舉白旗投降,愿意主動歸順,換取自己一條生路。
古往今來,中國人在戰(zhàn)場上有個規(guī)矩,那就是投降者不殺。
只要對手愿意主動投降,洗心革面,那么一般來說,主將都會給他們重新來過的機會。
因此這5000人也以為,只要表現(xiàn)出足夠的誠意,他們就能逃過這一劫。
沒有想到,他們根本不能以常理去推斷宋哲元的個性與決策。
在明知對方是投降的俘虜,需要從輕發(fā)落的情況下,他仍然大手一揮,堅定地下命令,把這個5000人一起殺掉。
這個命令簡直讓他身邊的副手大驚失色,大伙兒紛紛勸他重新考慮,不要壞了戰(zhàn)場的規(guī)矩。但他卻說,寧可自己背負千古罵名,今天這5000人也必須得處理。
至于原因,里面包含著宋哲元的很多思考。
首先,可以被從輕發(fā)落的俘虜,大多都是沒有做過傷天害理之事的俘虜。他們有的人被欺騙,有的人甚至被脅迫,這群人的根還沒有變壞,所以還有矯正的余地。
但是在他面前的這5000個俘虜,基本上都是窮兇極惡的土匪。他們和黨玉琨本質(zhì)上都是一樣的人,日常以魚肉百姓為生。
方圓幾十里,幾乎沒有老百姓,沒被他們搶過財物,霸占過人丁。
還有很多無辜的群眾,莫名其妙就死在了他們手下,受盡了不公與欺辱。
人做了錯事,那就必須得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價。
這部分人絕不無辜,正因為不無辜,所以不能姑息養(yǎng)奸。
而且更重要的是,宋哲元根本不敢去賭人心。
如果他真的對這5000人從輕發(fā)落,把一部分愿意自愿退出土匪隊伍的人放出去,那他很難保證,這些被放走的人會老老實實回到老家,從此以后做個正經(jīng)人。
他們很有可能重新集結(jié)起來,效仿曾經(jīng)的黨玉琨,然后變成第二個黨玉琨,繼續(xù)為禍一方。
但凡有這個隱患,當?shù)乩习傩者€是沒有辦法過上安生日子。
可能用不了多久,這群人又會占山為王,繼續(xù)燒殺搶掠,繼續(xù)破壞當?shù)氐纳鐣刃颉?/strong>
還是那句話,人心經(jīng)不起賭博,人性也經(jīng)不起考驗。
宋哲元不能留下隱患,為了更長遠的局勢考慮,他只能讓自己來背負罵名。
除此之外,其實他還有一層考慮,總結(jié)起來就是四個字,殺一儆百。
正是因為黨玉琨名氣大,影響力也大,所以他的落敗,一定會有更多人注意。
這群人也會等著看,國民革命軍會怎樣處置黨玉琨的部隊。
如果他們發(fā)現(xiàn),國民黨根本不講武德,什么優(yōu)待俘虜,什么從輕發(fā)落,通通不在意,想殺就殺,那他們會怎么想呢?
這群人會害怕,而知道害怕,就已經(jīng)退后了一步。
心中有了忌憚,做事情就有了約束,至少在國民黨還沒來得及對他們出手的時候,他們也會考慮到自己以后的處境,有所收斂。
從這些方面都能看出,宋哲元在做出決定的時候,考慮到了很多層次。
他不愧是一軍名將,寧愿自己背負罵名,也要永絕后患。
當然,他的做法也引發(fā)了很多爭議。
圖丨宋哲元
支持他的人認為他是以身入局,值得欽佩。
而反對他的人,則認為他終究還是破壞了戰(zhàn)場規(guī)矩,要是每個人都和他一樣,那那些原本打算投降的人,到最后也會拼個魚死網(wǎng)破,拒絕投降了。
圖丨不做亡國奴
爭議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出發(fā)點。
宋哲元的做法,誰又能說大錯特錯呢?
參考資料:
[1]王民權(quán).宋哲元在陜西的一些事[J].美文(上半月),2011,(04):75-80.
[2]楊虎.黨玉琨狂盜斗雞臺[J].龍門陣,2009,(10):98-10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