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 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東方奇跡,在 1860 年那場大火中化為焦土。
△諧奇趣的主樓
但鮮為人知的是,150 年前的圓明園雖遭洗劫,仍有大量建筑殘存,而如今這些遺跡幾乎消失殆盡。讓我們通過老照片與史料,揭開這段令人心碎的歷史真相。
△諧奇趣東邊的音樂亭
一、洗劫后的 “幸存者”:廢墟上的文明碎片
1860 年英法聯軍縱火三日,5200 畝園林(相當于 5 個故宮)的木構建筑幾乎全毀,但磚石結構的西洋樓、舍衛城等仍有遺存。1875-1877 年,法國人謝滿祿、德國人奧爾末用鏡頭記錄下驚人畫面:
△宮殿的殘骸,周圍種滿了莊稼
西洋樓的殘陽:諧奇趣主樓雖屋頂坍塌,但雕花石柱依然挺立,東側音樂亭的琉璃瓦在廢墟中閃爍微光。
△諧奇趣南面的湖, 變成了無人看管的野湖
遠瀛觀的漢白玉大門上,“1860.10.18” 的刻痕清晰可見,那是聯軍縱火的鐵證。
△昔日莊嚴的皇家園林,成為了村民的牧場
舍衛城的黃昏:這座雍正年間建造的 “佛城”,1882 年照片顯示城門匾額 “舍衛城” 三字仍完整,城墻上的佛像浮雕雖遭破壞,但整體輪廓尚存。然而到 1921 年,陸軍十六師竟派車拆毀城墻,如今只剩三面殘墻。
△殘存的西洋建筑
被毀的 “水力鐘”: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獸首噴泉,1877 年照片中僅剩基座,但石柱上的卷草紋雕刻仍精美絕倫。
△1877年殘存的石梁
當時虎首、牛首等尚未回歸,而如今七尊獸首雖已回家,龍首、蛇首等五尊仍流落海外。
△圓明圓先是火劫,大火焚燒。然后石劫,把石構件偷走搬運
更令人唏噓的是,被毀后的圓明園竟成了村民的 “寶藏庫”:宮殿殘垣間種滿莊稼,西洋樓的漢白玉石塊被搬去修豬圈,黃花陣的大門成了外國人野餐的餐桌。這些畫面,定格了文明崩塌的瞬間。
△雕刻精細的大理石塊,掩沒于荒草之中
二、從 “火劫” 到 “土劫”:四次浩劫徹底抹除文明印記
1860 年的 “火劫” 只是開始,圓明園歷經四次劫難才徹底淪為廢墟:
△1900年之后,這些散落的石雕,也逐漸消失不見
1900 年木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太監勾結土匪拆毀幸存建筑,連海晏堂的千年古樹都被砍去燒火。此時圓明園內尚存 15% 建筑,如蓬島瑤臺、雙鶴齋等。
△黃花陣的大門,幾名外國人坐在門口野餐
民國石劫:軍閥曹錕用圓明園太湖石修建保定公園,王懷慶拆舍衛城城墻建私宅,甚至連達園賓館的假山都來自圓明園。1927 年照片顯示,大水法下的一對石魚被搬至城內宅院,直到 2006 年才回歸。
△圓明園里,既有仿杭州西湖的;,又有復刻蘇州獅子林的;,還有巴洛克風格的西洋樓
新中國成立前土劫:農民挖山填湖種地,山形水系徹底破壞。1950 年代照片中,遠瀛觀石門因地震倒塌,海晏堂東門門拱也在災害中消失。
△倒塌的石柱
特殊時期的破壞:1960 年代,圓明園內工廠、靶場林立,甚至出現糞場與豬圈。清華大學教授郭黛姮研究發現,1965 年后園內山峰被削平,河道完全消失。
△一間損毀的收藏館
三、消失的文明:從 “萬園之園” 到 “只剩石柱”
對比 150 年前的老照片,如今的圓明園令人痛心:
諧奇趣的消亡:1877 年照片中,諧奇趣主樓雖殘破但結構完整,東側音樂亭尚存屋頂;而如今只剩地基與幾根石柱,連南側的野湖都被填平。
△焚毀后的一座小型噴水池
海晏堂的凋零:乾隆時期象征 “四海升平” 的海晏堂,1877 年照片中主體建筑尚存,古樹環繞;如今只剩幾截斷柱,基座上的獸首噴泉痕跡模糊難辨。
△觀水法的鐘形門,原來這里的寶座和銅鶴,都已消失不見
線法山的湮滅:1877 年照片顯示,線法山八角亭雖屋頂殘破,但四根石柱仍支撐著結構;到 1920 年代,亭子只剩石柱,如今已完全消失。
△海晏堂古樹。1900年后,這些古樹也被拉走燒火
唯一幸存的正覺寺,因偏居一隅未被焚毀,成為圓明園唯一木構建筑。2002 年考古發現,這里曾出土 200 余件文物,包括西洋鐘表、瓷器等,印證著昔日輝煌。
△海晏堂的主體建筑
四、文明啟示錄:廢墟上的民族覺醒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面鏡子,照見落后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也折射出文明守護的艱難。如今我們能做的,不僅是憑吊廢墟:
文物回家路:截至 2023 年,七尊獸首已回歸,馬首更是第一件回到原址的流失文物。但龍首、蛇首等仍下落不明,追索之路漫漫。
△遠瀛觀大門遠景
遺址新生:1976 年圓明園管理處成立,歷經數十年清理,西洋樓遺址、大水法等核心區域得以保護。2024 年,通過 3D 技術復原的西洋樓沙盤,讓游客得以 “穿越” 感受昔日盛景。
△遠瀛觀大門近景
精神傳承:周恩來總理曾批示 “圓明園一磚一石不準動”,如今這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如雨果所言:“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守護文明,就是守護民族的尊嚴。
△倒塌的西式建筑,遍地狼藉
站在西洋樓殘柱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石頭,更是一個民族的傷痕與覺醒。從 “三天焚毀” 到 “百年修復”,圓明園的故事從未終結 —— 它提醒我們:唯有自強,方能守護文明的星火。
△焚燒過后的無梁殿
(本文部分史料與照片引用自《圓明園四十景圖》、法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影像及圓明園遺址公園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