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門頭溝區消防救援支隊獲悉,7月2日至6日的5天時間里,消防救援人員接到3起市民被困山岳警情,成功營救7名被困者。
7月2日至6日,門頭溝消防接到3起群眾被困山岳警情。
當前處于汛期,北京市高溫多雨,山中天氣更是變化頻繁。消防部門提醒市民,盡量避免到山區,尤其是未開發、未開放的區域游玩,若確定出行,則需注意不要獨自行動,備齊防暑降溫藥品,關注天氣預報,合理規劃路線與時間,量力而行。
男子爬山被困
包里連水都沒有
7月2日21時左右,門頭溝區齋堂消防救援站接到一市民報警,稱其朋友迷路困在了清水鎮靈山主峰。這名30多歲男子當天下午從朝陽區自駕前往靈山游玩,15時30分開始登山,17時登頂后,山上突降大雨并起濃霧,致其迷失方向。
“當時山里突然下雨,霧氣特別大,完全看不清路,手機信號也時有時無。我穿著短袖短褲,冷得發抖,幸好聯系上了朋友,及時幫我報了警。”被困者事后回憶。
其時,消防救援人員抵達山下集結點,先后與清水鎮政府工作人員、江水河村負責人和當地向導會合并研判救援路線。“夜間山區能見度不足5米,加上下雨路滑,我們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22時29分,5名消防救援人員和一名當地向導攜帶救援裝備冒雨進山。
“有人嗎?有人嗎?我們是消防員!”3日0時44分,救援人員在靈山主峰不斷呼喊,很快,遠處傳來微弱的呼救聲,救援人員很快發現被困男子,只見他身著短褲短袖,衣服全部被雨水打濕,身體蜷縮,瑟瑟發抖,隨身只背了一個斜挎包,里面僅有兩部手機和一個充電寶,無食品、飲用水和手電等應急物品。
消防員為被困男子穿上消防專用保暖衣褲。
“太感謝你們了!我都快絕望了……”獲救男子激動地說。救援人員邊安撫他邊協助他穿上消防員專用保暖衣褲。經過艱難跋涉,凌晨3時17分,被困男子被安全護送到山下。
男子爬山時腿部拉傷
消防員花3小時護送下山
7月5日中午,一名40歲左右男子撥打119報警電話稱,他從門頭溝區軍莊鎮東楊坨村往孟悟村方向爬山時,右腿拉傷,無法行走,需要救援。門頭溝區龍泉消防救援站隊員出警后,指導被困人員通過手機上自帶的指南針,向消防救援人員手機發送自己所在經緯度信息。
中午12時42分,消防救援人員與民警、當地向導會合,憑借被困人員提供的位置信息,與當地向導制定救援方案后,攜帶救援裝備和應急物資上山搜尋。
消防員成功將被困男子護送下山。
由于前一日夜間山區降雨,導致山路濕滑,山中空氣潮濕悶熱,沒走多遠,救援人員身上就已被汗水浸濕,好在被困男子提供的被困位置比較準確,通往該位置只有一條徒步路線,救援人員歷經一個多小時,找到被困男子。
由于被困男子腿部拉傷不能打彎,消防員就地取材,利用樹枝等物品對受傷部位固定,隨后,在被困男子身上系上繩索。在高溫酷暑下,救援人員歷經近3小時,成功將被困男子護送下山。
五人爬山迷路
被困未開發區域
7月6日17時許,門頭溝區齋堂消防救援站接到報警,5名游客在門頭溝區百花山爬山途中迷路。據悉,五人三男兩女,平均年齡26歲,于當日上午9時左右從百花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上山,計劃走14公里左右的環線,經百草甸返回起點。
經了解,被困人員處于景區未開發區域,地形復雜,沒有可供人行走的正規道路。通過與被困人員聯系,對方向救援人員提供了一份登山軌跡截圖,救援人員才大概確定被困人員位置。
五名游客在門頭溝區百花山爬山途中迷路。
“我們一直按自己規劃的路線行走,在下午4點半左右遇到斷崖迷路。報警后,我們打算順著來路往回走,結果走到晚上8點多,天完全黑了,周圍全是樹叢,還有河道,沒有可走的路了,我們只好原地等待救援。”其中一名被困人員說。
消防救援人員在山下與民警、當地向導會合商討救援方案后,開始出發上山搜救。由于山路濕滑、天氣極其悶熱,其間需要多次穿越樹叢,救援人員克服了諸多不利條件。
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22時39分,救援人員到達被困人員所在位置。又歷經3小時艱難下撤,7日凌晨1時22分,5名游客被安全護送到山下。
來源: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