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這個大事,說白了只不過是朱家內部的爭斗,再擴大一點,可能會捎上皇親國戚。
牽連最深的莫過于徐家,造反一派有妹妹妙云,防守一方有兄長輝祖。
這種關系不利用那怎么行,所以朱棣第一時間就給自己的大舅哥發去了支援請求,想拉著徐家姐弟一起干一番事業。
可沒想到徐輝組的反應十分激烈,且旗幟鮮明。
城破那一刻,百官們紛紛投降,唯獨徐輝祖做了一件令朱棣左右為難的事情。
他身上穿著喪服,手中抱著丹書鐵卷,帶著一大家子人站在徐氏祠堂,等候朱棣的處置。
這樣的精彩表現可不是李景隆、方孝儒這些人能學來的,當然他的結局也有別于這些人。
從北平送來的信件進了國公府,寫信的是自己的妹夫,收信的是大舅哥。
信里信外都透露著真誠的感情,希望徐輝祖能夠識大體幫朱棣一起起兵。
朱棣的想法十分簡單,認為建文不過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孩子,徐家完全可以效忠自己,畢竟他也是朱元璋的后代。
可是北平不僅沒有收到回信,反而得到了許輝祖堅定支持建文的消息。
從1400年的白溝河、1401年的靈璧,再到1402年的長江防衛戰,哪一場戰役當中都有徐輝祖的影子存在。
別看李景隆、何福、平安等將領在臺前叫的歡、跳的歡,可實際上,能夠與朱棣打的有來有回的也只有徐輝祖一個人了。
因為保住了主力部隊,他被提拔到了南京守備的重要位置,負責組織防御南京城。
但是,關鍵的長江防衛戰建文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致使長江防線一觸即潰,給了朱棣趁虛而入的機會。
南京城破的時候,城門的守將,城內的官員,乃至普通百姓紛紛俯首稱臣。
這時候如果徐輝祖也選擇就坡下驢,或許他也能有個不錯的未來,偏偏他是抵抗最狠的一個,這看起來絲毫不給妹夫面子。
戰斗是打完了,但徐輝祖個人的反抗還沒有結束。
眼看著朱棣在城里屠殺舊臣,洗劫舊勢力,徐輝祖不參與了,而是緊閉大門,等待朱棣的處置。
他沒有選擇屈服,更不會投降。別看他是第二代國公,可他心中對老朱家的忠誠不比他爹少多少,而且這個朱家只能是建文,不可能是別人。
當來人帶著自己妹夫的勸解信時,徐輝組依然不買賬。
雖然不戰斗了,可他有自己的方式抗爭。
國公府里邊有徐氏祠堂,這里供奉的可是徐達,徐妙云到了這里都得低頭納拜,更不用說一個女婿朱棣了。
無論是個人感情,還是提攜之情,徐達對于朱棣來說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祠堂里邊燈火通明,坐在正中的已經換上了徐輝祖,他沒有穿國公服,而是穿著一件喪服。
手里抱著朱元璋頒下的丹書鐵券,身后站著的是一家老小。
他在以此向朱棣表明本人的態度,做最后的斗爭。
鑒于當時的形勢,想要扭轉局面顯然是做不到了,朱棣的上位是板上釘釘的了。
順理成章的是,徐家會迎來新的生命,妹妹徐妙云必將登上國后之位,徐家的富貴就在這里。
明眼人都知道該怎么選擇,別說這個檔口了,徐增壽早在幾年前已經選擇投靠朱棣了,更何況局勢明朗之后,徐輝祖自然也應做出選擇。
可忠君思想是徐輝祖這個武將所堅持的,沒錯,文臣們做不到忠貞,偏偏一個武將做到了。
徐達那是和朱元璋一塊打天下的人,他一生都不曾生過謀逆之心,只對朱元璋一人掏心掏肺。
徐輝祖現在擁有的正是父親當年給他打下的政治遺產,也是朱元璋賜予他的。
而朱元璋指定的繼位人是誰,誰就是徐輝祖效忠的對象。
改變了這一初衷,那也就意味著背叛。
另外,別看兩人成了親人,但是兩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就不可能走到一塊去。
一個強勢,一個剛直,嫌隙或許早在二人之間產生了,更何況徐增壽是因為朱棣而死,這份恨意同樣可以轉變成態度。
這種事兒處理起來最為棘手,舊臣不肯降服,中間還夾雜著自己老婆,朱棣怎么看都不會處死徐輝祖。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沒了辦法的朱棣只能把徐輝祖圈禁起來,斷了他與外界的聯系,更是降低他的存在。
1407年,妹妹先死了,之后徐輝祖也在猶豫當中去世。
至于他們家的爵位也因這件事被降格,往后的日子里成為了不入流的國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