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靜聽老百姓心聲 共繪十五五藍圖——‘十五五’規劃市民圓桌會”舉行,十余位市民建議人圍坐一圈,圍繞城市發展中的細節和痛點建言獻策。
活動由靜安區發展改革委、區委社會工作部、區信訪辦、天目西路街道聯合主辦,50余位來自社區、企業、律所、科研機構的代表與會。
生活細微處“被看見”
這場圓桌的核心,是讓居民自己來講講“希望生活中被看見的事”。
在討論中,社區公共設施頻繁被提及。大寧路街道新梅居民區的趙健反映,許多中學生在體育考試中要測引體向上、單雙杠,但大多數社區沒有相應器材可用,“有的家長只能帶孩子去健身房練”。趙健建議,未來在社區健身設施更新時,可以按照學生人群分布合理設置單雙杠,配套防護墊、使用說明和安全提示,“社區鍛煉不是只有廣場舞,也該考慮中學生的需求。”
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的牛培山則聚焦在一個具體又常被忽視的場景——廁所。他提出,雖然上海市公共廁所數量近年來有所增加,但“真正好用的”仍然不足?!斑€有一些廁所標識不清楚,市民走半天都找不到;更別說夜間了,很多廁所晚上根本不開?!?/p>
石門二路街道的應萱萱則從城市綠化角度出發,提出了對公共資源利用效率的關注。她提到,綠地更換下來的草皮、杜鵑等植物常常被直接處理,但實際上狀態良好,完全可以再利用?!暗袼芄珗@之前就試點過,把更換下來的草皮移到附近小區,居民特別歡迎?!彼ㄗh建立統一的區級平臺,發布可回收綠植清單,街道、小區按需申領,由專業人員協助移植,節約成本,也提升了社區共建的參與度。
從建議中不難看出,許多發言人并不只提問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在做嘗試。他們更關心如何將已有做法從“一個案例”變成“可復制的經驗”。
讓技術與服務靠近民生
另一些建議,則從更廣闊的城市發展角度出發,但落點依舊具體、接地氣。
比如來自共和新路街道的朱駿,他觀察到目前游客來上海旅游時,需在多個平臺分別查詢交通、酒店、門票等信息,不僅煩瑣,還經常信息不一致。
他建議由政府牽頭,建設一站式旅游AI定制平臺,整合交通、住宿、支付、咨詢等服務,提升游客整體體驗?!熬拖窀哞F購票已經很流暢了,旅游服務也可以做得更順?!彼€提到,這樣的平臺可支持游客行程變更、個性化推薦、支付整合等功能,進一步增強上海作為國際旅游城市的便利度和吸引力。
圍繞社區就業和服務議題,臨汾路街道的沈華介紹了她運營的“臨居里”平臺經驗。平臺通過在居民區內設點,提供洗護、收納、照護等服務,雇傭了不少本地阿姨、全職媽媽和年輕人,解決了“服務進不去”和“人找不到活”的雙向難題?!跋袷沾昂煛⑺拖醋o這種看似小事,在社區反而是剛需?!?/p>
她希望規劃中能為這類新型服務提供空間保障,比如試點在居委辦公點、社區用房內嵌入服務模塊,“只要有個三四平方米,很多事就能做起來”。并提供政策指導和小額啟動資金,讓更多人敢嘗試創新創業。
還有一些建議涉及企業服務。來自法律服務行業的楊靜艷則提出,在支持中小微企業方面,可以用“服務包”制度來提升政策直達率?!昂芏鄿p稅、補貼政策企業是知道的,但不知道怎么申請。”她建議通過統一平臺匯集“普惠政策清單”,開發“政策計算器”或簡易匹配工具,實現“免申即享”,減少企業的理解成本和試錯成本。
這些建議的共同點在于:雖然談的是產業、平臺、技術,但并不脫離具體使用場景和服務對象——本地居民、中小企業、來滬游客。
靜安區相關部門領導在會上表示,此次市民圓桌會是“開門編規劃”的一項重要實踐。未來靜安區還將繼續通過線上問卷、街鎮座談、專題訪談等多種形式拓展公眾參與。
原標題:《廁所標識成居民“吐槽”熱點,靜安這場“十五五”規劃圓桌討論聚焦生活細節》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一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