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蘿
世杰是個很陽光,很文藝范的男孩。幾年前第一次在南京的公益活動上見到他,我就牢牢記住了他的熱情和長發。
2025年,是他白血病被治愈后第10年,已經成為了985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也實現了自己中學時期的愿望:研究癌癥!
“既然這個病把我搞得這么難受,將來不能讓它好過!”
(一)
時鐘撥回到整整十四年前,2011年的12月22日,那一天正好是冬至。
正在住校讀初三的世杰,早晨起來腿突然開始痛。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痛了,之前也斷斷續續發生過好幾次,但他想應該就是到了青春期在長骨頭,所謂的“生長痛”,也就沒太當回事。但那天早上痛得他有點受不了,所以還是去報告了老師。老師不敢怠慢,讓媽媽來接他去醫院做檢查。
沒想到,到醫院就走不掉,當天媽媽就給他直接辦理住院了!世杰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記得醫生說了一句:“情況有點復雜,需要住院再做些檢查。”
這一住就是一個月!期間他做了很多檢查,扎了很多針,輸了很多液,但他依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咋了。
直到辦理出院手續的那天,媽媽在旁邊忙著收拾行李,護士正好送一堆出院材料過來。一張診斷證明被放在了最上面,被世杰意外給看到了。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病,有個長長的名字: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
14歲的世杰當時第一反應居然是:我得的病真高大上,名字真長!
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上網去搜這個病到底是什么。還好,排名第一的網頁上清楚寫著: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最常見,也是治愈率最高的兒童惡性腫瘤之一。
看到這里,世杰覺得應該不是個嚴重的事情。初三學業挺重的,聽說還要回去住院,一時半會兒不用回學校,他還特開心:終于可以不用上學了!
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最主要治療方案就是化療。世杰屬于“標危組”,前后一共接受了兩年半的化療,生活主要變成了家和醫院兩頭跑。第一年的時候療程比較密集,需要經常住在醫院。到了第二年,變成2~3個月上一個療,但多數時候都可以待在家里。
治療開始沒多久,他就發現自己以前想錯了,還是上學好!上學只是累,但住院實在太無聊了!
世杰是個妥妥的E人,在病房是出了名的閑不住。他每天輸完液,一個人就會跑到走廊里面去晃悠,有時候邊走邊聽音樂。如果正好遇到有同齡的病友,那更熱鬧,他們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從護士站這頭晃到護士站那頭。
世杰是一個好奇心很旺盛的人。每天護士換藥,他都必須要看一下是什么東西,只要是沒見過的藥,他一定要問問:是化療藥還是保護藥?在病區晃悠的時候,他也是看到任何什么不懂的都喜歡問。只要看到護士閑著,他就會主動湊上去聊天。
他不止喜歡找護士聊天,還找主治醫生。
世杰的主治醫生是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王嫻靜主任。當時,王主任剛從北京專科進修回來,世杰成為了她回來接診的最早一批患者。世杰其實最開始在另一個省級醫院治療,但后來聽人推薦,轉到了王主任那邊,而且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屬于市級醫院,報銷比例更高,治療費用還低一些。兒童白血病的治療方案已經挺規范了,只要是兒童血液腫瘤專科,省級醫院和市級醫院醫院差別并不大。
王嫻靜主任對世杰特別好。王主任值夜班的時候,世杰經常都會湊過去聊一會兒,亂七八糟啥都問。王主任只要時間允許,基本都能耐著性子陪他聊一聊,短的十幾分鐘,長的時候能聊半個多小時。有時還會把他當大人一樣,主動聊聊病情。
“王主任可能覺得如果不主動跟我說,我也會自己去問。還不如直接跟我說省事兒一點。哈哈!”
世杰沒想到的是,自己這種閑不住,到處找人聊天的性格,居然還幫到了很多人。
有一天,王主任找到在病房跑來跑去的他說:“看你每天過得挺開心的,要不干脆去多陪那些新來的病號聊聊天?” 世杰一聽,覺得挺有意思,當場就答應了。他倒不知道對別人有啥幫助,只不過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多些人聊聊天總歸能解解悶。
很快,世杰就收到了很多正反饋。有些剛住進來,本來悶悶不樂的病友和家長,看到世杰活蹦亂跳的,確實就覺得好像也沒那么嚴重了,心情疏解了不少。病友們的反應讓世杰充滿了成就感。他覺得這事兒確實可行,值得繼續做下去。
從那一天開始,世杰正式成為了“志愿者”。在后面的日子里,無論住院期間還是結療后,世杰都堅持參與志愿服務,到病房陪新患者聊天,直到現在。
世杰說,幫助別人,像把一顆石子扔到了水里面,總會看到水花。
(二)
世杰說自己的康復,最需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王嫻靜主任,一個就是媽媽。
世杰從小爸媽就分開了,他一直跟媽媽生活在一起。世杰出生的時候,媽媽歲數已經不小。當他生病后,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媽媽干脆提前辦了退休。
家庭照顧和醫院治療同樣重要。俗話說,生病是七分治三分養。面對兒童白血病,也可以說七分靠醫生,三分靠家長。
白血病患兒治愈率很高,但過程中也是危險重重。最大的問題就是化療后免疫力很低下,所以無論在醫院,還是回到家,都需要家人周到細心的照顧,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感染或營養不良,輕則增加開銷,重則耽誤治療,會直接影響身體康復,甚至是否能治愈。
世杰媽媽是個模范家長,后勤保障工作一直做得非常好。在世杰接受化療從頭到尾兩年多的時間里,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感染或營養問題。每天的飯菜不僅干凈衛生,而且媽媽總會在醫生允許的范圍內,想方設法地做一些世杰喜歡吃,而且營養均衡的食物。
媽媽也不是天然什么都會,很多也得現學。
比如為了降低化療藥的副作用,世杰的身上埋了一種叫PICC管的東西。它是一種從外周靜脈放進去,很長的一根導管,最后會到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化療藥通過PICC管輸入,可以避免化療藥物與手臂靜脈直接接觸,加上大靜脈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沖稀化療藥物少對血管的刺激。
PICC管要在體內埋很長時間,最長可達1年以上。為了保持功能,PICC管需要定期護理,包括沖管和換膜。在醫院護士可以幫忙,但在家就得自己來做。世杰媽媽一開始根本不敢碰,畢竟是從兒子身體里面伸出來的東西,看著很嚇人。最初換膜媽媽總是戰戰兢兢,每動一下都都生怕弄痛世杰。但次數多了,媽媽也慢慢成了熟練工,凡是動手的事兒都一個道理:無它,唯手熟爾。
過去十多年,世杰對自己生病的事兒完全沒有回避,因為整個治療過程中,他并沒有在精神層面留下太多不好的回憶。最重要原因就是媽媽的用心照顧,以及醫生,護士,老師,同學給與的支持。
“你現在最想對媽媽說什么?”
“沒有花里胡哨的。就是謝謝你,我愛你。”世杰說。
(三)
治療剛開始的時候,世杰覺得可以不上學挺好的,但很快,他最想做的事兒就變成了趕快回學校。一方面是醫院無聊,另一方面是同伴壓力。
他原本以為生病了歇兩三個月就行,結果沒想到一歇就是一年多,原來初三的同學都上高一了,這時他心里開始發慌。同學們用QQ微信聊天,或者去醫院看他的時候,會講起高中的事情,他開始意識到跟校園有點脫節了,得盡快回去。
人就像彈簧一樣,從很緊繃的學習狀態里面解脫出來,剛開始覺得挺舒服的,但松弛久了,就會覺得不太對勁,想要回到正常的生活節奏里去。
世杰愛看書,但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有朝一日,他最愛看的書居然會變成班主任送的數學習題!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非常清楚,那套習題有一道特別難的三角形平面幾何題,想了半天沒想出來怎么做,直到后來見到班主任,才搞明白原來需要畫兩條復雜的輔助線。
在世杰的要求下,雖然他還沒完全結療,可以繼續休學,但王主任評估后也很支持他回去上學。臨走前,王主任給他和媽媽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項,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休息。
等世杰回到學校,原來的同學們都已經是高一升高二了。但他因為初三沒有辦理休學,也沒有參加中考,為了重新獲得學籍,他得重新讀個初三。
經過幾個月的備考,世杰順利升入了高中。雖然也算是市里的第一梯隊,但如果不是生病影響的話,他應該能考到名氣更大的高中去。不過,高中的新同學們對得過白血病的世杰倒是充滿好奇,每天問這問那,平時也都會幫忙。
“那你會覺得有點遺憾嗎?”
“完全沒有。我在高中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和同學,幫我順利回歸到了那個年紀應該有的的社交圈子里。最終我也考上了想去的學校和專業。沒有什么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世杰還補充了一句:“更何況,我現在女朋友也是我的高中同學。”
隨著高中學習強度提高,世杰逐漸意識到醫生說要“注意休息”的重要性。
尤其到了高三,學習強度一下子提上來。那時候世杰已經完全停藥了一年多,而且選擇了住校,減少奔波,但面對起得早,睡得晚,白天高度集中精力刷題的節奏,身體出現了警告信號。他經常會覺得自己像是感冒了,沒什么力氣,等到周末回家休息兩天,才會感覺好點。
世杰堅持了下來,2016年的河南高考,他考了642分!
生病這件事兒,對他的專業選擇產生了很大影響。他最開始想學醫,希望以后能當治療白血病的醫生。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化療的副作用當年經常搞得他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惦記著一件事兒:白血病把我搞得這么難受,將來不能讓這個病好過!
在生病前,他從來沒動過學醫的想法,因為他很怕解剖。別說人體解剖了,就是老鼠、兔子,他想想都受不了。但得了白血病以后,他突然覺得解剖根本就不可怕,都是小事情。
“我是在最巧合的年紀生了這場病。如果早個五六年,10歲,媽媽可能就一直瞞著我,啥也不知道;晚個五六年,已經20來歲了,也很難對人生軌跡產生關鍵影響。我是15歲,正好有一定可塑性的年紀,遇到這件事。”
但他想當醫生的想法被王嫻靜主任勸阻了。作為兒童血液腫瘤科醫生,她坦言這條路實在太辛苦了。世杰作為白血病康復者,雖然身體總體上跟正常人沒太大區別,但臨床的工作強度還是太高了,要非常謹慎。王主任推薦他考慮和生物醫學相關,但偏基礎或轉化科研的工作。
正巧,一位東南大學的學姐到他的高中去做宣講,講到了生物醫學工程方向。世杰了解后覺得挺好,也算間接為醫學發光發熱。于是他報考了東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并一路讀到了博士。生物醫學工程是個很交叉的學科,他現在的課題是抗腫瘤納米藥物。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不能讓白血病好過!
“我一直在曲線救國,現在曲線已經拐到腫瘤上了,下一步就看怎么拐到白血病上去了。但不管怎么樣,如果未來能在腫瘤的科研和轉化上做出一點點貢獻,就很滿意了。”
(四)
世杰康復后參與了很多公益服務,結合自己的經歷,他對于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有幾點特別深的體會:第一是要關心家長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二是不應該一味瞞著孩子,第三不能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
家長心理健康是個被忽視的炸彈。即便面對治愈率很高的兒童白血病,家長的壓力也是巨大的。世杰的媽媽在他面前從來沒有哭過,但是后來他知道,自己不在場的時候,在看不見的角落,媽媽也會躲起來哭。
如果家長自己的壓力一直得不到釋放的話,精神狀況就會非常危險,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治療。因此,家長的情緒疏導或者釋放,是很重要的。家長之間互相做一些開解,或者有人去幫忙照顧一會兒孩子,都能給家長一點情緒上的出口。
作為曾經的患兒,世杰也想告訴家長們,有些壓力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比如擔心孩子會想不開。
治療過程中,家長們會不自覺地帶入成年人的視角去想孩子會怎么看這個病,然后擔心孩子會有想法,自己又增加了很多壓力。但事實上,孩子和家長對疾病的認知是有很大差異的。很多時候,家長擔心的事情,孩子根本就沒有概念。
“我當時就處于沒心沒肺的狀態,對白血病沒有恐懼,也沒有擔憂。”
另一個不應該做的就是一味隱瞞。
生病以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很微妙。當孩子問起自己病情的時候,家長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瞞!事實上,孩子并不傻,他們對自己得了什么病,是有基本概念的。雖然醫學上的東西說不出來,但也知道病很嚴重,需要治很久。
其實有些事情是可以跟孩子講的。孩子的承受能力以及理解事物的能力,可能比家長想的要強不少。結合繪本等工具,家長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話去介紹疾病。只有家長和孩子處在一個對等的狀態,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一味隱瞞,不利于親子關系的長期健康發展。這點不止對孩子適用,對成人患者也是一樣的。
溺愛,無限滿足孩子要求是另一個要避免的坑。
有的家長看孩子可憐,就會去哄,但方法是錯誤的。他們喜歡不斷給孩子買東西,通過買這個買那個來轉移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發現,只要多問生病的事兒,或者情緒上表露出不好,家長就會給買東西。
世杰在病房就見過這樣性格變得很惡劣的孩子,每天要不逼著家長買玩具游戲機,要不就是沖家長鬧脾氣。家長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溝通病情,只能無底線地去滿足孩子要求,結果就是親子關系到了岌岌可危的狀態。
當世杰去問小朋友:你為什么老跟爸爸媽媽吵架呢?他的回答是,吵架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只要家長能給他買東西,就無所謂。
“家長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說什么要求都無底線滿足。兒童腫瘤治愈率挺高的,小朋友最終是要回歸社會的。千萬不要腫瘤治好了,卻慣出一大堆毛病。”
(五)
我有點開玩笑地問: “你康復以后,最不想回答的一個問題是什么?”
“就是你現在這個問題!”世杰也開了個玩笑,“說實話,最不想回答的問題是有沒有覺得命運不公?會不會抱怨為什么生病的是自己?”
“為什么呢?”
“因為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會覺得不公,也會抱怨。但我沒法這么說。”
作為康復者,世杰總是很努力去跟患者們傳遞正能量。世杰很清楚,當孩子得了腫瘤后,家長非常需要有一個過來人站出來講,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以后可以過得跟正常人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區別。為了鼓勵大家,世杰總是只講積極的方面,用他積極向上的一面去講怎么戰勝病魔,怎么重獲新生。他愿意做這樣的事情,因為是非常有價值的,確實能鼓勵到正在治療中迷茫的人。
但時間久了,世杰突然發現,自己刻意地把任何疾病帶給自己不愉快的體驗和記憶,包括自己埋怨它,痛恨它,討厭它的心情都隱藏了起來。
這個點,所有人都很有默契地避而不談。負面的情緒和影響存在,但這些不太好的事兒,家長并不想聽,所以也就成了世杰最不想回答的一個問題。
世杰覺得現在媒體報道兒童腫瘤的時候,總是喜歡往歌頌苦難那個方向去,總是宣傳生病對一個人帶來了什么積極影響。但真的沒必要歌頌苦難。對于個體來說,病就是病。不需要絕望,也不值得歌頌。
“我希望大家能用一種更普通的心態去看待它。它就是一種病。這種病會帶給你一些不好的東西,也會帶給你一些好的東西,僅此而已。當有一天大家都能坦然地去面對這個事情,我也可以坦然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許就是真正的好了。”
我的最后一個問題:“世杰,你一直做公益,做生物醫學研究,有什么目標嗎?”
他脫口而出:“就是幫大家過得更好。”
*特別聲明: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故事↓
如果您也腫瘤康復超過5年,或長期帶瘤生存,愿意和菠蘿聊聊您的故事,歡迎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
↓掃碼填寫聯系方式↓
您的信息不會公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