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一位廳級干部,從省城回來奔喪。
靈堂里,父親的遺體躺在停靈床上。他掀開蓋在父親臉上的白紙單,看了看父親的面容。沒哭,也沒掉淚。
按當地習俗,第二天親戚到齊后,該由長子帶頭壓全紙,再去村廟燒紙。這段路有一里地,沿街站了不少村民,都想看看這位大干部會是什么樣子。
他從村頭走到村廟,又從村廟走回村頭,全程沒哭一聲。
村里的閑話傳得比風還快。太陽剛上山頭,村口槐樹下就擠滿了人,七嘴八舌地議論。有人端著搪瓷茶缸,邊喝邊嘀咕:“當官的咋這么硬氣?爹走了,愣是沒擠出一滴淚!” 還有人陰陽怪氣地學電視劇腔調:“嘖,這心怕是石頭做的吧?”
他臉上很平靜,背挺得筆直,步子不急不緩,像沒聽見這些話。
有人忍不住湊上前,半開玩笑地問:“你爹走了,你咋不哭???” 他瞥了那人一眼,淡淡地回了句:“眼淚早哭干了,嗓子也啞了?!?問話的人撇撇嘴,悻悻走開。
這事聽著簡單,細想卻有味道。親人走了,哭與不哭,到底有什么講究?
村里老一輩說,哭是人之常情,不哭就是沒心肝??蛇@年頭,誰還完全按老黃歷辦事?
拿有些人來說,奔喪那天,嗓子喊得像被砂紙磨過,淚流得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旁人見了,紛紛點頭:“這才是孝子!” 可也有人站在靈堂前,眼睛干干的,嘴唇緊抿著,像在跟自己較勁。旁邊的大嬸忍不住勸:“哭兩聲吧,憋著多難受!” 他卻搖搖頭,低聲說:“我爸最煩人吵,安靜點,他走得舒心。”
哭,到底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給旁人看,證明自己孝順?還是為了自己,把心里的痛喊出來?
其實,哭不哭,真不是別人能評頭論足的事。有人天生淚腺淺,稍微一觸景就眼眶發紅;有人心再痛,也習慣把情緒鎖在胸口。
就那天在村廟燒紙的路上,有人瞧見他低頭點了根煙,煙霧繚繞間,他眼角好像閃了點光,可誰也沒看清。或許,他不是不傷心,只是沒把悲傷掛在臉上給外人看。
拿村里的老嫂子來說,守靈時硬是沒掉淚,事后卻一個人在田埂上坐到天黑,嘴里念叨著:“老頭子,你咋走那么快!” 這淚,流與不流,別人哪能懂?
說到底,哭不哭就像挑衣服穿,合不合身,自己最清楚。隨俗也好,特立獨行也罷,關鍵是心安。有人愛把悲傷嚎得全村都知道,有人卻寧愿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對著老照片抹淚。誰能說哪種更真?
可話又說回來,村里那些愛嚼舌根的人,總愛盯著別人的眼淚打轉,像是非得瞧見兩行淚才算正常。這世道,到底是隨了俗自在,還是按著自己的心走更痛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