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召開。作為關注成都農業領域發展的代表,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劉繼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農業和食品安全在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
▲劉繼
“農產品質量安全深度嵌入文旅產業鏈,如何構建‘安全支撐文旅、文旅倒逼安全’的良性循環,這是值得探討的?!?/strong>在劉繼看來,要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需建立文旅認證標準,包括制定高于國標的“文旅優選農產品”地方標準,認證安全達標且具旅游價值的生產主體,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基地,直供高端文旅消費場景。
“從源頭保障成都農產品品質提升?!?/strong>以農產品生產為例,劉繼建議,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加速研發推廣生物源農藥,制定成都平原生態種植標準,開通優質產品審批綠色通道等。
在農產品安全溯源方面,劉繼建議,可以構建智慧追溯體系,利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建立全鏈條追溯平臺,優先在倉儲集散地建立快檢直供平臺。例如,開發“透明農場”旅游項目,可在文旅場所應用可展示農場風光和生產故事的追溯碼。
在強化風險防控方面,劉繼建議,可以在景區、市集設立開放式快檢點,建設食安科普基地,聯動文旅情況監控。“健全協同治理,可建立農業、文旅等部門聯席機制,推動成立行業聯盟探索游客監督激勵機制?!?/strong>
對于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劉繼表示,在眾多成都農旅項目中,“我發現,多數農旅項目都有同質化情況存在。”在他看來,每個地方的自然條件不同,故需要因地制宜,“挖掘當地特色文化,發展特色旅居產品,打造差異化美景、特色線路及目的地等,并不斷完善周邊配套設施,是避免同質化現象的方式之一?!?/p>
談及下一步規劃布局,劉繼表示,過去,研究重心圍繞讓全國人民從“吃飽”邁向“吃好”;如今,保障民眾“吃得健康”成為核心關切。作為農業科研單位,下一步,將從源頭抓起,全面提升成都本地生產及流入成都農產品的安全品質。其次,依托農產品開發加工產品,突出成都特色,將食品、保健品、藥品等工業產品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成都品牌。
此外,調整研究方向,在以往保障糧食供給基礎上,讓糧油作物、花卉、蔬菜、中藥材等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使農業成為文旅產業的重要支撐與特色體現。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攝影記者 陶軻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