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祝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林長制為重要抓手,層層壓實生態保護責任,通過科學試驗、擴綠護綠、產業融合等舉措,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繪就了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畫卷。
天祝縣抓喜秀龍鎮是黃河一級支流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保留了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本底特征,是草品種試驗的“天然實驗室”。依托這一獨特優勢,省級草品種區域試驗站于此建站,試驗地總面積30畝,分屬兩處,為草原生態恢復工程提供了優質草種保障。
天祝縣草原工作站站長徐義:我們這個省級草品種區域試驗站是2016年建立,2021年由省林草局正式掛牌,主要通過科學試驗,研究我省適應青藏高原、祁連山山區環境的植物品種和特性。建站至今已參與了省內136個草品種的試驗任務,通過大量試驗數據篩選出適應本地環境的草種,保障生態草種供給,降低種植風險,從而整體推動草原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生態保護的扎實推進,離不開制度的堅實保障。天祝縣構建起全面精細的林長制體系,將責任層層壓實,從縣級到鄉鎮、村級林長,各級職責清晰,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嚴密責任網絡,再通過嚴格考核確保履職,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日復一日的堅守為森林資源筑牢了安全防線,如今的天祝縣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水土流失有效緩解,生物多樣性更趨豐富。
天祝縣華藏林場墩子洼護林站站長吳鴻元:我們嚴格按照林長制的要求開展工作,每個月都要對轄區山林進行全面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這種明確的責任制度,讓我們干起工作來更有方向、更有動力,也讓我們更清楚自己肩負的生態責任。
林長制的落實也讓當地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生態紅利,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天祝縣華藏寺鎮南山村村民杜生榮:以前我們這里山上樹少,我們防火意識也不強,這幾年,通過林場的宣傳和保護,我們保護生態的意識也強了,山上的樹也越來越多了,空氣也好了,出門眼前一片綠,我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
今年以來,天祝縣以林長制為統攬,推進擴綠、興綠、護綠,完成人工造林0.32萬畝、村莊綠化23個、通道綠化20公里,修復退化草原19.2萬畝、退化林0.1萬畝,撫育中幼林1萬畝,防治病蟲害16萬畝;筑牢林草資源安全屏障,開展防滅火專項行動,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拓寬“兩山”轉化路徑,發展生態旅游等新業態,培育50家林下經濟經營主體。
天祝縣林草局副局長楊承業:林長制的全面落實,是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林長制工作機制,加強科技運用,提升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水平,讓天祝的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美好。
行走在天祝縣的山鄉原野,滿目蔥蘢,生態之美隨處可見。林長制的實施,已然成為天祝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推動力。天祝縣正以林長制為抓手,繪就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嶄新畫卷,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全媒體記者:王文全徐世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