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聞社:近日晚,浙江新昌世貿廣場三層文化傳承政協委員工作室即世貿音樂廳內傳出陣陣悠揚樂聲。由縣政協助力、團縣委牽頭開展的“知行-天姥青校”第四期公益體驗課程在熱烈而又歡快的氛圍中進行著,北京大學20名師生和報名參加的本縣社會各界人士在此聆聽了一場由新昌縣政協委員、新昌世貿廣場董事長潘若平先生主講的新昌優秀傳統戲曲文化和中西樂器樂理知識講座。
簡單的開場白后,潘若平董事長向大家介紹了新昌的傳統文化,講到了根植于新昌的一株戲曲古梅——新昌調腔。它承襲自宋元南戲,至今已有 600 多年的歷史。2006年,新昌調腔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調腔演唱風格古韻獨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干唱、幫腔和疊板。保留了南戲四大聲腔“雜白混唱”“以曲代言”及“不托絲竹、鑼鼓幫扶,以板助節、一唱眾和”遺風的演唱風格。讓大家在領略新昌優秀戲曲文化的同時,為學子們打開了一扇共筑文化傳承新生態的大門。作為新昌知名企業家,潘若平董事長一直醉心于二胡、三弦等民族音樂的演奏、研究,也對大提琴、小號等西洋樂器的演奏有著極深的造詣。講座間隙,他即興為現場聽眾演奏了二胡獨奏《賽馬》,綿長悠遠的樂聲把講座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講座現場,陳列著十數件中西樂器。
潘若平董事長對每一件樂器進行了細致的介紹,并現場進行了演奏,從大提琴的低沉醇厚,京胡的激昂穿透,再到揚琴的悠揚委婉,他都信手拈來,樂音如水,流淌在整個講座現場,學子們沉醉其中。講座間隙,潘若平還邀請現場學子和聽眾上臺演奏樂器,進行了歡快的互動。
北大學生領隊老師表示,此次活動是學院 “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實地感受地方戲曲文化和中西樂器的魅力,學生能夠超越書本知識,獲得對中國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理解。參與學生紛紛表示,這種沉浸式學習體驗使他們對中華戲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講座最后,全場北大學子起立上臺合唱了北大校歌《燕園情》,深情的演唱傳遞了歷史傳承、學子使命、未來展望的莘莘學子情和對聆聽本次講座的特殊感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