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會了中國,他們卻超越了我們!”法國媒體感嘆,中國正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高效的產業體系,在核電領域從“學生”變成“老師”!
當歐洲很多國家還在爭論核電是否安全時,中國卻正在加速建設核電站,使其成為新能源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核電以1.13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改變世界能源格局,102臺機組同時推進,碾壓全球核電體系。核電設施的超高性能和安全性,讓法國媒體感嘆:“我們教會了中國,他們卻超越了我們”!
中國核電,世界第一
新鮮出爐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揭示了我國又在一個領域登頂全球第一,這就是核能發電領域。
《發展報告》里明確表示,我國在運營、在建和核準建設的核電機組,累計達到102臺,裝機容量超1.13億千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排在我國身后的,是美國、法國、俄羅斯等老牌強國。這一消息發布后,眾多國家表示難以接受,尤其是法國更在哀嘆:教會了中國卻被中國超越。
中國核電的發展,完美復刻了中國經濟的奇跡,幾十年發展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核電從弱到強再到世界第一,只用了20多年時間。
20年前,全國運行的核電機組只有9臺,核電技術全靠引進,所有設備幾乎都是從國外購買,這時候我國核電剛剛起步,只能算是一個剛入門的“學生”。
當時的核電領域,美國和法國才是核電強國,最先進的核電技術也掌握在這些國家手中,而他們也正是我國努力學習和追趕的對象。
我國對核電的發展,也有過一段猶豫不決的時期,最初時因為技術不夠強,認為核電風險高,很多人對其有很大的顧慮。
后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大規模發展火力發電的話,既會對環境造成巨大負擔,又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
最終,核電被納入國家發展的戰略規劃中。通過向西方國家學習,我國核電技術從無到有逐漸發展。進入21世紀,我國核電進入發展快車道。
引進法國技術,和法國共同打造的大亞灣核電站,成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核電項目,也正是這座核電站順利投入運營,才給我國自主研發鋪平了道路。
2015年,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正式亮相,這項技術領先美法等國,安全性和發電效率都比原有技術大幅提升。
我國核電機組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從寥寥幾臺一直發展到現在的102臺,超過美國的92臺、法國56臺和俄羅斯的38臺,數量和總發電量分別成為世界第一。
教會中國,又被反超
面對中國核電快速發展,法國媒體心里很不平衡,曾經法國是中國的老師,但現在卻是“我們教會了中國,但他們超越了我們(法國)”。
法國媒體關注到了,中國核電機組的數量已經超越法國,并且快要達到兩倍的數量,但他們可能沒注意到,中國的核電技術也已經把法國甩在身后。
當世界主流核電技術還停留在第三代的時候,我國已經把第四代核電站搞起來了,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第四代核電技術落地的國家。
第四代技術,簡單歸納起來就是更安全、更節能環保的高溫氣冷堆和快中子反應堆。法國哀嘆中國反超他們,美國智庫也承認中國核電的建設能力領先美國10到15年。
20世紀80年代,美國核電發電量曾經占到全球核電的一半以上,但此后因為成本問題,美國核電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當中國趕超上來之后,美國又開始著急,在2023年造了一個新機組,命名為“沃格特勒3號”。這是美國近些年唯一完工的新核電機組,當然成本也高得嚇人。
300億美元的建設成本,超過最初預算整整兩倍,高昂的投資遭到美國民眾強烈反對,再加上所謂的環保問題,美國核電機組建設阻力重重。
新機組難建,已經運行幾十年的老核電機組,又快到了“退休”的年齡,雖然美國一再想辦法為這些機組延壽,但顯然這只是權宜之計。
未來10年,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核電機組將停止運營,而我國卻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核電發展計劃。
國際能源署此前發布關于核能發電增長影響的估算報告,全球在建的核反應堆,接近一半位于中國,到2030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將超過歐美國家總和。
美國的核電因為成本問題舉步維艱,而歐洲的核電則因為白左抗議而陷入停滯,一些國家停止新建核電機組,還有一些國家直接拆除正在運營的核電機組。
白左想法簡直讓人無法理解,所以法國媒體哀號“教會中國又被中國超越”,也就不是什么很難理解的事情了,因為不作不死,歐洲正一步步把自己作死。
進口核原料,出口核電站
有了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建設經驗,中國核電出海已成必然,美國為了和我國競爭,也拉著一些國家搞起了小圈子。
美國自己建設了“沃格特勒3號”之后,雖然因為成本高而被國內民眾反對,但美國又覺著自己行了,國內不同意建可以到國外建。
美國拉攏英法日韓等小弟和干兒孫,搞了一個所謂的《三倍核能宣言》,想要在2050年之前,把這些國家的核能發電提高3倍以上。
美國自己都建不好,歐洲還被白左裹挾,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染水還在污染太平洋,韓國國內政局又不穩,就這幾個奇葩國家湊到一起,還能搞成“三倍核能”?
這事想想都讓人覺著不靠譜,就像美國帶頭一起蓋樓,結果到了現場發現圖紙還沒設計好,施工人員更是一個都見不到。
而這種活一旦給了中國,就會發現中國帶著最好的設計、最好的產業工人和設備進入現場,很快就可以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些年我國核電技術飛速發展,雖然剛開始時沒有“技術出國”的打算,但隨著國內核電機組建設有序推進,核電出海也已經提上日程。
譬如巴鐵的卡拉奇核電站,就是由我國設計,并提供設備建造的核電站,成功運營有效緩解了巴基斯坦的能源缺口,給當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阿根廷、羅馬尼亞和哈薩克斯坦等國,中國核電已經成為展示中國實力和影響力的“新名片”,就如高鐵和基建一樣。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建好了核電機組,萬一缺鈾就成了國際笑柄,對這種可能性,國家早就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國內大力發掘鈾礦,如內蒙古、江西、新疆等地,陸續發現一批萬噸級甚至十萬噸級的鈾礦,足夠支撐核電機組正常運轉。
二是大力購買國外資源,與鈾礦儲量豐富的國家簽訂合作協議,促使其變成我國的供貨商,俄羅斯為了賺錢支持俄烏戰爭繼續打下去,還賣給我國一批高濃縮鈾。
中國特高壓輸電,領先全球
核電機組發電之后,如何輸送到需要能源的區域,又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否則發出來的電到不了用戶手中,完全是浪費。幸運的是,無論是發電還是輸電,我國都有強大實力。
我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也如核電技術一樣,是一個完美逆襲的過程。最初,我國特高壓輸電落后世界先進水平40年。
我國想買技術回來研究,結果外國公司直接拒絕,只能買設備不能談技術。就算是買設備,我國也被區別對待,高價銷售、捆綁銷售都是常有的戲碼。
任人宰割終不是長久之計,我國電力技術人員背水一戰,研究自己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比世界上的主流技術還要高。
當時,我國最高輸電電壓也不過500千伏,而國際主流是750千伏,我國技術人員瞄準的目標是1000千伏。
最開始采用跟隨戰略,摸著其他國家的經驗過河,后來國際上很多國家放棄研究特高壓輸電技術后,我國技術人員就只能摸著自己過河。
先后建設了特高壓交流實驗基地、高海拔特高壓實驗基地、國家電網仿真中心等實驗平臺,努力研究自己的特高壓技術。
2008年3月,1000千伏變壓器首次試驗,設備運行72秒就被燒毀,經過幾個月不斷改進,當年6月變壓器試驗成功。
這極大增強了技術人員的信心,此后研究愈發順利,到2009年初,我國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投入運營,也是當時世界的唯一一條。
核電機組和特高壓輸電技術,就如武林高手的任督二脈一般,打通之后就是功力大增獨步天下。
值得慶幸的是,全球最先進的技術掌握在我國手中,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如果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必然會成為這些國家“卡全球脖子”的倚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