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為了方便指揮,紅軍進行改編,由原來的七個軍變為七個師。
其中有一個師,不僅有著傳奇的戰斗歷程,其組成成員也個個都是精兵良將。
像是劉亞樓、陳賡、楊成武等將軍都是從這支英雄部隊中走出來的。
其中有一個時期,這支隊伍的干部可以說是將才如云,師長和政委是開國上將,政治部主任是大將,但參謀長卻非常惋惜……
所向披靡的戰斗隊伍
這個師就是大名鼎鼎的“紅一師”,是主席在1933年親手創建的鐵師。
當時我軍的戰斗形勢非常嚴峻,為了擴大和保衛中央蘇區,數萬英雄將士前仆后繼,壯烈犧牲。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方便指揮,主席直接取消了軍一級的建制,主要以師、團建制為主。
就這樣,由紅三軍和紅22軍合編成的紅一師便誕生了。
此后,這支隊伍就作為“尖刀”部隊,一路沖鋒破陣,血戰湘江、烏江、遵義城,又四渡赤水,強渡大運河,為我軍北上立下頭功。
抗戰開始后,這支部隊又被改編為115師,奔赴了太行山抗日前線。
后來,國防部長耿飚在回憶這支部隊時,是這么說的:當年的紅一師有兩面旗幟,一個叫“決勝千里”,另一個叫“犧牲決勝”。
從成立以來,這支部隊便多次以自我犧牲換取大部隊的存活,稱得上是全軍的楷模。
這樣一支鐵師,其歷任師長也都是鼎鼎有名的將領。像是羅炳輝、李聚奎、劉亞樓、陳賡、楊成武,都是百姓耳熟能詳的人物。
除了師長外,其他主要干部也都是名震全軍的干將。
尤其是在李將軍任職期間,他所合作的幾位主要干部,后來都有了不俗的成就。
功績赫赫的將領
李將軍是湖南安化人,出身貧寒。由于不滿上層階級無窮無盡的壓迫,他在22歲便遠離家鄉,投身國民革命軍,成為了工兵營的一個戰士。
在此期間,他對我黨思想產生興趣,并下定決心要為窮人翻身而奮斗一生。
國共合作宣告失敗后,他深感國民黨內部的腐朽不堪,當即轉到平江參加了起義。
在與敵人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他保護彭老總免受背離者的攻擊,得到了對方的賞識。
之后,他便隨部上了井岡山,并見到了毛主席、朱老總等人。在兩位領導的教導下,他的革命思想和軍事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此后的反圍攻戰斗中,他便將所學所想運用到了戰斗中,取得了碩大的戰果。
在第一次反圍攻戰斗中,他指揮兩個團一下吞掉了兩個旅,并活捉了敵師長張輝瓚。
在第四次反圍攻中,由于地中我寡,李聚奎不慎陷入敵人的包圍中。
絕境之中,他臨危不懼,沉著指揮部隊靈活運動、包抄,直接包圍了敵人52師,并抓住了敵師長李明。
由于功績太突出,就連國軍指揮官陳誠都對他的戰斗策略贊賞有加。
而中央自然也看到了他顯著的指揮才能,于是不久便將他提拔為紅一師師長。
但不湊巧的是,他剛一升職,長征便開始了,他便又奔向了更加危險的戰場。
在強渡大運河時,敵軍派出十幾萬大軍過來進攻我軍。面對如此險境,李聚奎指揮有方,挑選十七名敢死隊員率先過河,掩護大部隊成功渡過難關。
戰斗結束后,面對中央的嘉獎,他卻主動讓功給楊得志,高風亮節盡顯。
抗日戰爭開始后,他開始擔任386旅參謀長,協助陳賡大將指揮了神頭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一次次粉碎了敵人“三光”、“囚籠”等陰謀詭計。
抗日勝利后,他便又率部進入東北,先后擔任了西滿軍區參謀長、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為遼沈戰役提供了強大的后方保障。
在朝鮮戰斗中,他依舊將出色的后勤能力帶到了戰場上,并想出做“炒面”的方法,解決了前線糧食難以保存的困難。
到了1955年,原本憑他的資歷可以授予上將。但因為此前兩個月,他被臨時調到地方工作,未能參加儀式。
直到1958年,他完成中央交給他的任務后,才重新被授予上將。
善謀善戰的政委
紅一師的政委便是賴傳珠將軍。
他是家境殷實,從小便被家人送到了私塾讀書。從小明事理的他,有著遠大的報國理想。
國共合作開始后,他便加入國民黨,正式投身革命。也是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我黨人士,思想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老蔣發動政變后,他便毅然跟隨我黨離開,并回到家鄉組織群眾,最后成功發起了大埠起義。
但由于缺乏戰斗經驗,起義最終失敗了。國民黨為了報復,抓捕了他的家人,洗劫了他家的家產,并將他趕出了家鄉。
賴傳珠忍著巨大的悲痛,一路轉戰,終于在湖南桂東找到了毛主席的部隊。
主席見他文化程度高,于是便將他任命為連黨代表,讓他負責中央的安全。
此后,他便跟隨主席參加了歷次反圍攻戰斗。
雖然當時的他只是一名政工干部,但他打起仗來也不容小覷。每次戰斗打響,他總是沖在最前面,有一次因為離敵人太近,他的嘴部直接被彈片擊傷。
即便如此,他只是簡單包扎,繼續堅守在戰場上,與戰士們共進退。
后來組織為了栽培他,將他送到了紅金大學學習。經過系統的訓練后,他的作戰能力大幅提高。
長征開始后,中央便將他提拔為了紅一師政委。不過他只任職了幾個月,不久,他便被調任為了紅二師五團擔任政委。
即便如此,他在紅一師留下的優良傳統和艱苦作風,也一直影響著每一位戰士。
在抗戰時期,他歷任新四軍參謀處長、軍長、政委等職,先后率部解放了三千多萬人口,并殲滅日偽軍六十多萬人。
華中地區的百姓親切地稱呼這支部隊為“人民的長城”。
內戰打響后,他又被任命為四野的兵團政委,率部一路從北打到南,成功解放了數座重要城市。
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成為羅帥的副手,開始進行評銜工作。
原本他為自己評的是中將,但中央得知后卻認為評低了。最終,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他被評為上將。
遺憾的參謀長
相較于以上兩位將領,紅一師的參謀長聶鶴亭就有些惋惜了。
他的資歷并不輸三人,能力也不低,但他卻總是在關鍵時刻錯過晉升機會。
先是在南昌起義后,朱老總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暫時與國軍將領范石生合作。
但聶將軍卻鬧起了情緒,無論如何也不愿加入國軍的隊伍。朱老總只好將他派出上海做地下工作。
也正因此,他錯過了很多重要戰役。不久,他便來到中央蘇區,并被任命為紅一師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還有一次,是在到達延安后,毛主席本想將他留在身邊提拔他,但不巧他的老上級葉挺給他傳信,想讓他來新四軍工作。
聶鶴亭急切地想回到老上級身邊,于是便不告而別,離開了延安。結果,還沒等他來到新四軍,便被臨時留在了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工作。
就這樣,他再一次與升職擦肩而過。
解放戰爭開始后,他也被派到東北工作,只不過都是處理地方事務,很少再參加大規模戰斗了。
到了1955年授銜時,因為戰功不夠,他被評為中將。
原本他對這個結果很不滿,還向中央請求升銜。此舉惹怒了羅帥,為了磨一磨他的性子,于是第一次并未給他授銜。
直到第二年,他才被補授中將。
毛主席的愛將
紅一師的政治部主任是譚政將軍。
他是湖南鄉相人,是陳賡大將的鄰居,也是他的妹夫。也正是在陳大將的引導下,他走上了革命之路。
他先是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國共合作失敗后,他又隨毛主席參加了秋收起義,一路打上了井岡山。
由于他思想堅定,做事謹慎認真又寫得一手好字,毛主席便讓他做了自己的第一任秘書。
那時他與主席同吃同住,晝夜不休地協助對方工作、寫報告。毛主席是出了名的能熬夜,譚政在他身邊也逐漸學會了熬夜、抽煙。
主席笑著說:“我這個大煙筒,熏出個二煙筒!”
此后,譚政便成了主席的左膀右臂,從創建根據地到長征,他以筆代槍,為一次次重要的軍事行動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也是在長征期間,他被任命為了政治部主任。
期間,他始終牢記主席的教誨,團結戰士,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人。
在他的努力下,眾人憑借著強大的精神力量,迎接著敵人無休無止的進攻,順利度過了漫長又艱險的長征。
抗日開始后,他被任命為總政副主任,再次回到了毛主席身邊工作。
在解放時期,他又被任命為四野政治部主任,為解放東三省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到了1955年,他憑借著過硬的政工能力和突出的貢獻,被授予大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