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庭長,真不知道該咋感謝恁!如果沒有法庭的幫助,俺們這個家很可能就散了……”7月9日,看到兩個兒子消除嫌隙、重歸于好,年逾八旬的張老太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激動地拉著鄭州航空港區法院大馬人民法庭庭長崔亞東的手,一個勁兒地表達感激之情。
這個事兒還得從大馬人民法庭兩個月前受理的一起分家析產糾紛說起。張老太有兩個兒子,張某甲和張某乙。哥哥張某甲在家務農,守著祖宅和果園,照顧老母親日常起居。弟弟張某乙在外做生意,掙錢補貼家用。之前兄友弟恭,一家人相處和睦。
哥倆的糾紛源于老家果園征收補償。在補償款分配一事上,張某乙懷疑哥哥存有私心,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而張某甲則怨念弟弟未盡贍養義務,還在經濟補償分配問題上斤斤計較。此事經村委會調解未果,張某乙一紙訴狀將張某甲告上法庭。
考慮到該案的特殊情況,為避免對簿公堂導致雙方親情關系破裂,崔亞東決定,先嘗試通過調解方式化解糾紛,力爭達到案結事了人和的效果。然而在與雙方當事人溝通過程中,崔亞東發現,哥倆積怨較深,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調解工作一度難以開展。
為從根本上化解哥倆之間的矛盾,崔亞東多次到村里調查走訪,向村干部、村民等了解有關情況。走訪過程中,崔亞東了解到,張某甲和張某乙曾有過一段協力持家的溫情往事,遂決定邀請村干部一起作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情理法兼施努力消融當事人心中的“堅冰”。
聯合調解果然奏效。在村干部多番勸說下,張某甲念及弟弟平時在經濟方面對一家人的補貼,張某乙則體諒哥哥在照顧老人方面的付出與不易,哥倆的“心結”逐漸被打開。崔亞東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向當事人釋明相關法律規定,同時引導雙方秉持互諒互讓原則,協商解決方案。
經過崔亞東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哥倆最終摒棄前嫌,握手言和,弟弟張某乙主動在補償款分配問題上做出讓步,哥哥張某甲就之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向弟弟誠懇道歉,雙方承諾以后一定和睦相處,共同承擔照顧老母親的責任,該起糾紛成功化解。(河南法治報記者 宋夢杰 通訊員 王惠姍)
編輯:王海鋒
審校:翟保明
審核:陳亞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